別駕高君解綬歸衆皆嘆惜競爲詩以送之予亦繼作

· 顧清
聽鶴亭前酒一卮,柳條花萼共依依。 也知物色皆天予,但覺風光與願違。 羈紲可能長客路,雲山從此謝塵衣。 漻然冰玉脂膏地,猶喜吾人有是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解綬(jiě shòu):解下印綬。指辭去官職。
  • (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 羈紲(jī xiè):束縛;拘禁。

翻譯

在聽鶴亭前飲下一杯酒,柳條與花萼都顯得情意綿綿,與人依依不捨。也明白這美好的景色都是上天所賜予的,但只覺得眼前的風光與自己的心願相違背。也許今後會長期被拘束在羈旅之路上,從此在雲山之中告別塵世的紛擾,脫去塵衣。在這清澈高遠如冰玉脂膏般的地方,還是慶幸我們心中有着是非觀念。

賞析

這首詩是爲送別高君辭官歸鄉而作。首聯通過描述在聽鶴亭前飲酒,以及柳條花萼的依依之態,營造出一種離別的氛圍。頷聯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感嘆以及對現實與心願不符的無奈。頸聯提到可能會長期羈旅在外,但也要在雲山中擺脫塵世的束縛,體現了對高君歸隱的理解和對自由的嚮往。尾聯則在這清澈高遠的境地中,強調了心中是非觀念的重要性。整首詩情感細膩,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不捨,又蘊含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由的追求。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