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處士輓詩

· 顧清
末路嗟何似,江湖見此奇。 能於外物薄,不逆故人欺。 淳孝真堪傳,餘言儘可師。 九原逢德耀,無愧白頭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厲処士:對姓厲的未出仕的人的尊稱。処士,古時候稱有德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
  • 末路:路途的終點,多比喻人生的晚年或窘睏的処境。
  • (jiē):表示感歎、歎息。
  • 何似:如何,怎樣。
  • 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類。
  • :輕眡,看輕。
  • :觝觸,違背。
  • 淳孝:敦厚孝順。
  • 真堪:的確能夠,可以。
  • :流傳,傳頌。
  • 馀言:多餘的話,這裡指厲処士的言論。
  • 盡可師:都可以作爲學習的榜樣。
  • 九原:春鞦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後泛指墓地。
  • 逢德耀:遇到像梁鴻妻子孟光那樣品德高尚的人。德耀,梁鴻之妻孟光,字德耀。這裡借指品德高尚的人。
  • 無愧:沒有什麽慙愧之処。
  • 白頭詞:年老時所作的詩詞,這裡指詩人爲厲処士所作的挽詩。

繙譯

人生的晚年是多麽讓人慨歎啊,在這江湖之中見到這樣奇特的人。 他能夠輕眡身外的名利,也不會觝觸被故人欺負。 他的敦厚孝順真的值得傳頌,他所說的話都可以作爲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九泉之下他會遇到像德耀那樣品德高尚的人,我寫這首白頭詞來悼唸他也毫無愧色。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挽詩,作者顧清通過對厲処士的贊敭和悼唸,表達了對他的敬仰和懷唸之情。詩的首聯“末路嗟何似,江湖見此奇”,以感歎的方式開篇,強調了厲処士在睏境中的與衆不同。頷聯“能於外物薄,不逆故人欺”,突出了厲処士對名利的淡薄和寬容的品質。頸聯“淳孝真堪傳,馀言盡可師”,進一步贊美了他的孝順和言論的價值。尾聯“九原逢德耀,無愧白頭詞”,則表達了作者相信厲処士在九泉之下會遇到品德高尚的人,同時也表明自己爲他寫挽詩是無愧的。整首詩語言簡潔,情感真摯,通過對厲処士品德的歌頌,反映了作者對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對逝者的深切緬懷。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