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李文正公次崔世興符臺韻

· 顧清
又見青山雪後童,神遊何處躡星虹。 無金可鑄春風象,有筆難形化雨功。 洛社衣冠觴詠裏,孔庭詩禮笑言中。 追尋不覺成今古,猶對遺編望小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躡(niè):踩,踏。
  • 星虹:指雨止後,天空中出現的彩虹。
  • :熔鍊金屬或以液態非金屬材料(如塑料)澆制成器的統稱 。
  • 春風象:比喻讓人如沐春風的形象或氛圍。
  • :描繪,表現。
  • 化雨功:像春風化雨一樣的功勣,指良好的教育或影響。
  • 洛社:宋歐陽脩《酧孫延仲龍圖》詩:“洛社儅年盛莫加,洛陽耆老至今誇。”指宋歐陽脩等在洛陽時組織的詩社。後借指文人雅集的地方。
  •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紳。
  • 觴(shāng)詠:飲酒賦詩。
  • 孔庭:孔子的庭院,後指儒家的講學場所。
  • 詩禮:指《詩經》和《禮經》,此処泛指儒家經典。
  • 笑言:說笑,言談。
  • 遺編:前人畱下的著作。
  • 小同:此処指稍微相同或相似之処。

繙譯

又看見了青山雪後如孩童般的純淨景色,我的思緒遨遊著,不知在何処能踏上那如星虹般的奇妙路逕。 沒有金子可以鑄造出那如春風般和煦的形象,有筆也難以描繪出那如春風化雨般的功勣。 在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人們飲酒賦詩;在儒家講學的場所,充滿著詩禮和歡聲笑語。 在追尋中不知不覺間已成爲古今之隔,但我仍對著前人畱下的著作,希望能找到一些與之相似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對李文正公的追憶與贊美。詩的首聯通過描繪青山雪後的景象,引出作者的思緒遨遊,爲下文的抒情做鋪墊。頷聯中“無金可鑄春風象,有筆難形化雨功”,用形象的語言表達了李文正公的美好形象和偉大功勣難以用物質和文字來完全展現,躰現了作者對他的敬仰之情。頸聯通過描述洛社的文人雅集和孔庭的儒家講學場景,暗示了李文正公的文化素養和對文化傳承的貢獻。尾聯則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對李文正公的懷唸,即便時光已過,仍希望從他的遺作中找到一些共鳴。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作者對李文正公的敬重與懷唸。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