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廖彥正往以新喻司訓同校文南都秩滿升吉安推官來別得備聞兵興以來故人行事消息之詳且出示其尊人德翁遺像

· 顧清
畫簾紅燭共秋堂,十載長安重此觴。 往事劇談悲露草,新詩傳看總琳琅。 江山六一餘文藻,職事皋陶舊典章。 更喜同官有交契,並將欽恤贊循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山:山名,在福建福州,這裏可能指廖彥正的家鄉在三山一帶。
  • 廖彥正:人名。
  • 新喻司訓:新喻(今江西新餘)縣學的教官。
  • 校文:校勘文章。
  • 南都:南京。
  • 秩滿:官吏任期屆滿。
  • 吉安推官:吉安府的推官,掌管刑獄之事。
  • 露草:夜晚的露水沾溼的草,常用來象徵生命的短暫和無常。
  • 琳琅:精美的玉石,這裏比喻詩文優美。
  • 六一:指歐陽修,號六一居士,這裏借指其文學才華。
  • 文藻:詞采,文采。
  • 皋陶(gāo yáo):傳說中舜帝時的司法官,後常爲獄官或獄神的代稱。這裏用以讚美廖彥正的父親執法公正。

翻譯

在這有着紅燭和畫簾的秋堂中,我們再次相聚。回想十年來在長安的往事,今日在此重新舉杯。盡情暢談過往的事情,不禁爲那如露水般易逝的生命而悲傷。他新寫的詩拿出來給大家傳閱,篇篇都如美玉般精美。廖彥正如同歐陽修般富有文采,他的職責也如古代皋陶般遵循着舊有的典章。更讓人高興的是,我們這些官員之間有着深厚的情誼,並且都將以恭敬憐憫之心讚揚那些善良賢能之人。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顧清爲廖彥正而作。詩的開頭描繪了重逢的場景,通過「紅燭」「秋堂」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溫馨而又略帶感慨的氛圍。接下來詩人回憶過去,感嘆生命的短暫無常,同時對廖彥正的新詩表示讚賞,體現了對其文學才華的認可。然後用「江山六一餘文藻,職事皋陶舊典章」讚美廖彥正的文采和職責,將其與歐陽修和皋陶相比,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最後表達了對同官之間情誼的珍視,以及對善良賢能之人的讚揚。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既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祝福,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化氛圍。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