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六日會同年於城東歸途有作

· 顧清
宮槐影裏散鳴珂,還憶聯鑣杏苑過。 天地百年歡會少,風雲四海別離多。 蒼生喜有諸公在,素食其如賤子何。 相約歲寒期不負,五湖煙水一漁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鳴珂(míng kē):顯貴者所乘的馬以玉爲飾,行則作響,因名。
  • 聯鑣(lián biāo):比喻相等或同進。
  • 杏苑:泛指新科進士遊宴處。
  • 歲寒: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比喻在困境中堅韌不拔的精神,這裏指彼此的約定能夠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翻譯

在宮槐的樹影裏,駿馬的佩玉聲散去,我還回憶着曾經在新科進士遊宴處一同並馬前行的時光。人生在世,百年之中歡樂的聚會少之又少,如今天下四處風雲變幻,分別的時候居多。百姓們慶幸有諸位賢能之人在,我這個無足輕重的人又能如何呢?我們相約在寒冬之時不辜負彼此的期望,到那時,願我們都能在五湖的煙水之間,做一個披着蓑衣的漁夫。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十月六日與同年相會之後,在歸途中所作。詩的首聯通過回憶往昔在宮槐影下並馬前行的情景,流露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頷聯則感慨人生歡聚短暫,分別居多,體現了對世事無常的無奈。頸聯表達了對諸位賢能之人的期望,以及自己的一種自嘲和無奈。尾聯則是詩人對未來的一種期望,希望大家能夠堅守約定,在困境中保持堅韌,追求一種閒適自在的生活。整首詩情感真摯,既有對過去的回憶,也有對現實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望,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