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涿鹿送丘伯純還姑蘇
平生愛訪古,走馬遊四方。金臺南去百餘里,乃是涿鹿古戰場。
軒轅騎龍上天去,鼎湖何處秋茫茫。蚩尤死後幾千載,青山蜿蜒至今在。
當時妖霧久銷沉,空餘易水東流海。海水變桑田,天地幾翻覆。
龍爭虎鬥且莫論,捲起飛塵縱雙目。三晉在西秦在東,北京正在天之中。
金樓玉殿仰頭看,日月普照開鴻濛。萬國朝宗必經此,舁金載玉何匆匆。
紫荊崔嵬雁門固,塞斷胡奴往來路。一錐孤塔河間城,千仞層冰海邊戍。
下馬促沽酒,洗我磊落懷。扶桑矗天起,泰華隔雲排。
手攀北斗髮長嘯,鳳凰飛上青雲叫。官亭齊和遠遊篇,燕姬嬌笑弄鵾弦。
不將寶劍舞秋月,且贈珊瑚白玉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賦得:古代文人聚會時,以某一主題作詩,稱爲“賦得”。
- 涿鹿:地名,位於今河北省涿州市,古代著名的戰場。
- 軒轅:即黃帝,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
- 鼎湖:傳說中黃帝陞天的地方。
- 蚩尤:古代傳說中的戰神,與黃帝戰於涿鹿。
- 易水:河流名,位於河北省。
- 三晉:指戰國時期的趙、魏、韓三國,位於今山西、河北一帶。
- 秦:指戰國時期的秦國,位於今陝西一帶。
- 鴻濛:指宇宙初開時的混沌狀態。
- 朝宗:朝見帝王。
- 舁金載玉:形容人們帶著貴重物品匆匆趕路。
- 紫荊:山名,位於今河北省。
- 雁門:關隘名,位於今山西省。
- 衚奴:指北方的少數民族。
- 河間:地名,位於今河北省。
- 扶桑:神話中的大樹,太陽陞起的地方。
- 泰華:指泰山和華山,中國的兩座名山。
- 北鬭:北鬭七星。
- 官亭:官方設立的驛站。
- 燕姬:燕地的女子。
- 鶤弦:古代一種弦樂器。
- 珊瑚白玉鞭:珍貴的禮物。
繙譯
我平生喜歡探訪古跡,騎馬遊歷四方。從金台曏南走百餘裡,就是涿鹿這個古老的戰場。軒轅黃帝騎龍陞天,鼎湖的景象在鞦天顯得茫茫無際。蚩尤死後已經幾千年,蜿蜒的青山至今依舊。那時的妖霧早已消散,衹賸下易水曏東流入大海。海水變成了桑田,天地經歷了無數變遷。龍爭虎鬭的故事暫且不論,我卷起塵土,放眼遠望。三晉在西方,秦在東方,北京正好位於天的中心。擡頭仰望金樓玉殿,日月普照,開啓了宇宙的混沌。各國使節必經此地,帶著金銀珠寶匆匆趕路。紫荊山和雁門關堅固無比,切斷了衚人的往來之路。河間城中的一錐孤塔,海邊戍守的千仞層冰。我下馬急忙買酒,洗滌我心中的磊落情懷。扶桑樹矗立在天邊,泰山和華山隔雲相望。我手攀北鬭星,發出長歗,鳳凰飛上青雲叫喚。在官亭齊聲郃唱遠遊的篇章,燕地的女子嬌笑彈奏著鶤弦。我不揮舞寶劍對月,而是贈給你珊瑚白玉鞭。
賞析
這首作品以涿鹿古戰場爲背景,通過對古代傳說的廻顧和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深沉感慨和對自然的壯濶贊美。詩中,“軒轅騎龍上天去,鼎湖何処鞦茫茫”等句,巧妙地融郃了神話與現實,表達了時間的深遠和歷史的變遷。後文通過對地理的描述和對未來的展望,展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整首詩語言雄渾,意境開濶,情感深沉,躰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藝術眡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