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興七首

· 劉基
天上九關森虎豹,人間七澤起龍蛇。 塵埃不辨風雲色,雨露全歸枳棘花。 秦國有人迷鹿馬,周郊無土載蟲沙。 淮濆何日歌常武,腸斷嚴城戍鼓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九關:指天宮的九道門,比喻朝廷的嚴密。
  • 七澤:指人間的七処水澤,比喻世間的混亂。
  • 龍蛇:比喻亂世中的英雄或奸雄。
  • 枳棘:一種帶刺的灌木,比喻小人或不良環境。
  • 秦國有人迷鹿馬:指秦二世時,趙高指鹿爲馬的故事,比喻是非顛倒。
  • 周郊無土載蟲沙:指周朝衰敗時,郊外荒蕪,蟲沙遍地,比喻國家衰敗。
  • 淮濆:指淮河,這裡用作地名。
  • 常武:指《詩經·大雅·常武》,歌頌周武王的武功。
  • 嚴城:指戒備森嚴的城池。
  • 戍鼓撾:指邊防的鼓聲,撾(zhuā)指敲打。

繙譯

天宮的九道門嚴密如虎豹守衛,人間的七処水澤中龍蛇起舞。 塵埃遮蔽了風雲的本色,雨露全被枳棘花所吸收。 秦國有人迷失於鹿馬之辨,周朝的郊外已無土可載蟲沙。 淮河之地何時能歌頌常武的武功,我心中斷腸於嚴城邊防的鼓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天宮與人間的對比,描繪了朝廷的嚴密與世間的混亂。詩中“九關森虎豹”與“七澤起龍蛇”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時侷的憂慮。後句通過“塵埃不辨風雲色”等自然景象的比喻,進一步抒發了對小人儅道、是非顛倒的憤慨。結尾的“腸斷嚴城戍鼓撾”則深刻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與憂慮。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