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韓瀧昌黎廟

梵宮處處搖金碧,韓廟猶瞻瀧水旁。 南去潮陽滄海遠,西來衡嶽楚天長。 文瀾倒峽常風雨,直氣高峯自雪霜。 日晚停舟薦蘋藻,猶憐濁世滿秕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è):拜訪。
  • 梵宮 (fàn gōng):佛寺。
  • 金碧:形容建築物的華麗輝煌。
  • 韓廟:紀念韓愈的廟宇。
  • 瀧水 (lóng shuǐ):河流名。
  • 潮陽:地名,位於廣東省。
  • 滄海 (cāng hǎi):大海。
  • 衡嶽 (héng yuè):衡山,位於湖南省。
  •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泛指南方。
  • 文瀾 (wén lán):文章的波瀾,比喻文章氣勢磅礴。
  • 倒峽 (dǎo xiá):比喻文章氣勢如山崩地裂。
  • 直氣:剛直的氣概。
  • 高峯:比喻高尚的品德或卓越的成就。
  • 蘋藻 (píng zǎo):水草,古代用於祭祀。
  • 濁世 (zhuó shì):混亂的時代。
  • 秕糠 (bǐ kāng):穀物的皮殼,比喻無用之物。

翻譯

佛寺處處閃耀着金碧輝煌,韓愈的廟宇依然屹立在瀧水旁。 南下潮陽,大海遙遠,西望衡山,楚天遼闊。 文章氣勢如山崩地裂,常伴風雨,剛直的氣概如高峯上的雪霜。 傍晚停舟,獻上蘋藻,仍然憐憫這混亂的世界充滿了無用之物。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韓愈廟宇的莊嚴與周圍自然景觀的壯闊,表達了對韓愈文才與氣節的敬仰。詩中「文瀾倒峽常風雨」一句,形象地描繪了韓愈文章的磅礴氣勢,而「直氣高峯自雪霜」則讚頌了其剛直不阿的品格。結尾處的「濁世滿秕糠」則反映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與對韓愈精神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