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試滄海遺珠感賦

精英夙自結驪龍,明月清光重海東。 擬破幽昏當暮夜,合增輝彩向瓊宮。 沉泥滄浦知誰惜,按劍朱門總未逢。 安得高風來象罔,便應長價到隋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sù):早先,從前。
  • 驪龍:傳說中的一種黑龍,這裡比喻珍貴的寶物。
  • 明月清光:比喻珍珠的光澤。
  • 幽昏:昏暗,不明亮。
  • 瓊宮:華美的宮殿,這裡比喻高貴的地方。
  • 沉泥:沉沒在泥中,比喻被埋沒。
  • 硃門:紅漆的大門,指富貴人家。
  • 象罔:傳說中的神獸,能識寶。
  • 隋公:指隋朝的貴族或高官。

繙譯

珍貴的寶物自古就與神秘的驪龍結緣, 珍珠的光芒如同明月,在東海之東閃耀。 它本應在昏暗的夜晚破曉而出, 增添光彩,照亮華美的宮殿。 沉沒在泥濘的滄海之中,有誰知曉它的珍貴? 在硃門大戶前,它縂是未能得到賞識。 如何才能等到那高風亮節的神獸象罔來發現它, 那時,它的價值便會如風一般傳到隋朝的貴族耳中。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於珍貴事物被埋沒的感慨。詩中,“驪龍”、“明月清光”等意象生動描繪了珍珠的珍貴與美麗,而“沉泥滄浦”、“按劍硃門”則反映了珍珠被忽眡的現實。最後兩句寄托了作者對於珍珠終將被發現、得到應有評價的希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才華與價值被認可的渴望。

趙完璧

明山東膠州人,字全卿,號雲壑,又號海壑。由貢生官至鞏昌府通判。工詩,多觸事起興,吐屬天然。有《海壑吟稿》。 ► 5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