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南溪翁莊

嘉樹繞崇垣,清流映篳門。 治生餘粟帛,供祭足雞豚。 詩酒閒情寓,衣冠古制存。 時時逢野老,共話長兒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崇垣:高牆。
  • 篳門:用竹子或荊條編成的門,形容簡陋的居所。
  • 治生:謀生,維持生計。
  • 粟帛:糧食和布匹,泛指生活必需品。
  • :足夠,充足。
  • 雞豚:雞和豬,泛指家禽家畜。
  • 衣冠:指服飾和帽子,這裏特指古代的服飾。
  • 古制:古代的制度或風俗。
  • 野老:鄉村的老人。

翻譯

環繞着茂盛的樹木,高牆之內是清新的流水,映襯着簡陋的門扉。 生活所需,糧食和布匹充足,供奉祭祀,雞和豬也足夠。 閒暇時以詩酒寄託情思,衣冠保持着古代的風貌。 時常遇到鄉村的老人,一起談論着長遠的兒孫之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古樸的鄉村景象,通過「嘉樹」、「清流」等自然元素,展現了環境的優美與和諧。詩中「治生餘粟帛,供祭足雞豚」反映了村民生活的自給自足和傳統習俗的保持。而「衣冠古制存」則強調了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傳承。最後兩句「時時逢野老,共話長兒孫」傳達了一種鄉村生活的寧靜與滿足,以及對家族未來的關注和期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

鄭文康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時乂,號介庵。正統十三年進士。觀政大理寺,尋因疾歸。父母相繼亡故後,絕意仕進,專心經史。好爲詩文。有《平橋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