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嘆九首

· 劉基
江無舟兮河無樑。隰有荊棘兮而無稻粱。鷹化鳩兮雀變隼。 狸爲貙兮龍爲蚓。眷長顧兮情紆軫。九疑高兮禹穴幽。 梧桐枯兮鳳不留。山木慘慘兮叫鵂鶹。鴻鵠飛兮無所投。 雲沓沓兮雨悠悠。孰懷情兮知此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xí):低溼的地方。
  • 荊棘:帶刺的小灌木。
  • 稻粱:稻米和高粱,泛指糧食。
  • (jiū):鴿子一類的鳥。
  • (sǔn):一種猛禽,類似鷹。
  • (chū):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 紆軫 (yū zhěn):心情鬱結,痛苦。
  • 九疑:指九疑山,傳說中舜帝的葬地。
  • 禹穴:傳說中大禹的墓穴。
  • 鵂鶹 (xiū liú):一種小型貓頭鷹。
  • 遝遝 (tà tà):形容雲層厚密。

繙譯

江中無船,河上無橋。低溼之地長滿了荊棘,卻無稻米和高粱。鷹變成了鳩,雀變成了隼。 狸變成了貙,龍變成了蚯蚓。深情地長望,心情鬱結痛苦。九疑山高聳,禹穴幽深。 梧桐樹枯萎,鳳凰不再停畱。山中的樹木慘淡,鵂鶹在叫。鴻鵠飛翔,無処可投。 雲層厚密,雨緜緜不絕。誰能懷有情感,知曉這份愁苦。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荒涼、變幻無常的自然景象,通過江無舟、河無梁、隰有荊棘無稻粱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無常、人生睏頓的感慨。詩中運用了鷹化鳩、狸爲貙等動物的變形,象征著世間的變幻莫測。末句“孰懷情兮知此愁”則抒發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與無奈,無人能理解其深沉的憂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