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鬆雪家垂雲石太卿得之賦詩次韻

溫如荊璞溼如雲,鬆雪齋前舊所聞。 大地分時元有質,南山覓處更無羣。 雨中謾遣書僮洗,竹裏曾教學士欣。 回首平泉莊上路,斷磚殘瓦正紛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趙鬆雪:人名,可能是指趙孟頫(1254-1322),元代著名書畫家,字子昂,號鬆雪道人。
  • 垂雲石:一種珍貴的石頭,形狀似雲,故名。
  • 太卿:古代官職名,這裏可能指某位高官。
  • 荊璞:荊山之玉,比喻美玉。
  • 鬆雪齋:趙孟頫的書齋名。
  • 大地分時:指天地初開時。
  • 元有質:原本就有其獨特的質地。
  • 南山覓處:在南山尋找。
  • 無羣:無與倫比。
  • 書僮:書童,指負責整理書籍的年輕僕人。
  • 學士:指有學問的人。
  • 平泉莊:地名,可能是指趙孟頫的莊園。
  • 斷磚殘瓦:形容廢墟的景象。

翻譯

溫潤如荊山之玉,溼潤如雲,這是在鬆雪齋前聽聞的垂雲石。 當大地初分時,它就擁有了獨特的質地,在南山尋找,再也找不到能與之媲美的石頭。 雨中,我讓書童輕輕洗淨它,竹林中,曾有學士爲之欣喜。 回首平泉莊的路上,只見斷磚殘瓦,一片廢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垂雲石的描繪,展現了其獨特的美感和價值。詩中,「溫如荊璞溼如雲」一句,既形容了石頭的質地,又賦予了它雲霧般的神祕感。後文通過對比南山其他石頭,強調了垂雲石的無與倫比。結尾處的「斷磚殘瓦」則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增添了詩的深沉感。

鄭文康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時乂,號介庵。正統十三年進士。觀政大理寺,尋因疾歸。父母相繼亡故後,絕意仕進,專心經史。好爲詩文。有《平橋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