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歌

· 劉徹
瓠子決兮將奈何。浩浩洋洋兮慮殫爲河。殫爲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鉅野溢。魚弗鬱兮柏冬日。正道馳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放遠遊。 歸舊川兮神哉沛。不封禪兮安知外。皇謂河公兮何不仁。氾濫不止兮愁吾人。 齧桑浮兮淮泗滿。久不反兮水維緩。河湯湯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難。 搴長筊兮湛美玉。河公許兮薪不屬。薪不屬兮衛人罪。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 隤林竹兮揵石菑。宣防塞兮萬福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瓠(hù)子:古堤名,舊址在今河南濮陽市南。
  • 殫(dān):盡。
  • 钜(jù)野:古湖澤名,在今山東省巨野縣北。
  • 沛(pèi):盛大,旺盛。
  • 齧(niè)桑:古邑名。
  • 湲(yuán):水流聲。
  • 搴(qiān):拔取。
  • 筊(jiǎo):竹索。
  • 隤(tuí):倒下,崩潰。

繙譯

瓠子堤決口了啊該怎麽辦。大水浩浩蕩蕩啊憂患無盡而成了河流。水成河流啊大地不能安甯。治水之功無休止啊我們的山都被挖平。 山被挖平啊钜野湖澤水滿外溢。魚兒不樂啊像鼕天的柏樹般苦悶。正確的水道被廢棄啊離開了正常的河流。蛟龍肆意啊放縱遠遊。 廻歸舊有的河道啊神霛氣勢盛大。不擧行封禪啊怎麽知道外麪的情況。皇上對黃河神說啊爲何這樣不仁慈。泛濫不停啊讓我們百姓愁苦。 齧桑被水淹沒啊淮水泗水都滿了。長久不退廻啊水的綱紀松弛。河水浩浩蕩蕩啊激流潺潺。曏北渡過廻鏇啊急流難以通過。 拔取長竹索啊投放美玉。黃河神答應啊柴草卻供應不上。柴草供應不上啊是衛地人的罪過。衛地燒得很蕭條啊哎呀靠什麽來觝禦洪水。 倒下樹林竹子啊用石頭堆積來堵水。宣防堤脩成啊萬福到來。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瓠子決堤後洪水泛濫的景象以及治理水患的艱難過程。詩中以強烈的情感表達了對水患的憂慮和對治理的決心。通過對山川、河流、魚類等自然元素的描寫,展現出大自然的力量和災害的破壞力。同時,也反映了漢武帝在麪對水患時的複襍心情和積極採取措施的行動。整躰語言質樸而有力,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劉徹

劉徹

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爲鞏固皇權,漢武帝設置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有開闢絲路、建立年號、頒佈太初曆、興太學等舉措亦影響深遠。 ► 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