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

· 劉徹
天地並況,惟予有慕,爰熙紫壇,思求厥路。 恭承禋祀,縕豫爲紛,黼繡周張,承神至尊。 千童羅舞成八溢,合好效歡虞泰一。 九歌畢奏斐然殊,鳴琴竽瑟會軒朱。 璆磬金鼓,靈其有喜,百官濟濟,各敬厥事。 盛牲實俎進聞膏,神奄留,臨須搖。 長麗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況皇章。 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清。 發樑揚羽申以商,造茲新音永久長。 聲氣遠條鳳鳥翔,神夕奄虞蓋孔享。
拼音

所属合集

#樂府詩集

譯文

希望天地的神靈都賜福,因爲皇帝敬慕他們。皇帝興建了紫色的壇宇作爲專門祭神的場所,想找尋與神相通的辦法。皇帝專心一意、恭敬地繼承前代祭祀天地的重任,使神靈和樂。把刺繡品畫成黑白相間的斧形圖案,遍掛於祭壇之上,用隆重的儀式來承奉至尊的神靈。把六十四個童子排成八行八列跳舞以娛樂天神太一。音樂一起響起,琴、竽、瑟、美玉做成的磬和金鼓並陳雜奏,希望神靈能夠得到娛樂,百官濟濟,都恭敬地向神靈祭祀。他們恭敬地獻上豐盛的犧牲和供品,又焚燒香草和動物脂油以請神下降受享。神留下受享,雖然歷時很久,但從天上看來,那只是片刻。只見神鳥在前面發出光芒,神賞賜皇帝以寒暑準時不失,陰陽和順,以彰顯君主的德行。朗誦的詩歌合於音律發出玉器般的鳴聲,音樂中具備了五個音階——宮、商、角、徵、羽。這美妙的音聲達到遠處,使鳳鳥飛翔,神靈久留足以享用這些祭祀。

注釋

況:賞賜。 予:皇帝自稱。 爰熙:爰,發語詞。熙,興建。 厥路:這裏指與神相通的路。 禋祀(yīn sì):專心一意地祭祀天地。 縕:陰陽和同相互輔助的樣子。 黼(fǔ)繡:黑白相間,畫成斧形的刺繡品。 八溢:即“八佾”。古代天子祭神和祖先,用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來表演舞蹈。 泰一:又叫太一,是天神中的至尊者。⑩軒朱:兩個人名。軒是皇帝軒轅。朱指朱襄氏。璆磬(qiú qìnɡ):指用美玉做的磬。璆,美玉。盛牲:指獻上豐盛的犧牲和供品,又焚燒香草和動物脂油以請神下降受享。奄留:通“淹留”,停留的意思。長麗:傳說中的一種神鳥。不忒:不出差錯。鋗(xuān):鳴玉聲。發樑:指聲音好聽,歌聲繞梁。條:到,達到。

賞析

古代都有祭祀天地神明及祖先的樂曲。自漢武帝詔制《郊祀歌》開始,以後歷代帝王都有改作。《天地》是祭祀天地的詩。此首選錄的是漢武帝的歌辭。
劉徹

劉徹

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爲鞏固皇權,漢武帝設置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有開闢絲路、建立年號、頒佈太初曆、興太學等舉措亦影響深遠。 ► 14篇诗文

劉徹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