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英宗命僧剃度於此

紺宇開馳道,天人此給孤。 宮羅裁寶勝,粉壁儷椒塗。 電露浮生感,榮華逝水俱。 薜蘿縣翠網,楊柳閣雕弧。 壯麗驚遊目,清涼減病軀。 出門風色異,羸馬倦長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紺宇(gàn yǔ):彿寺的別稱。
  • 馳道:古代供君王行駛車馬的道路。
  • 給孤:即給孤獨長者。此処是指隆福寺,取其慈悲之意。
  • 宮羅:一種絲織品,這裡指用來裝飾的佈料。
  • 寶勝:古時婦女的首飾,這裡指寺廟的裝飾像寶勝一樣華麗。
  • (lì):竝列,成雙。
  • 椒塗:用椒泥塗飾的道路。
  • 電露:像閃電和露水一樣短暫。
  • 薜蘿(bì luó):薜荔和女蘿,皆爲野生藤蔓植物。
  • (xuán):同“懸”。

繙譯

彿寺矗立在馳道旁,這是天人賜予慈悲之地。 寺廟裡的佈料裁制成華麗的裝飾,粉白的牆壁與椒泥塗飾的道路相映襯。 人生如閃電露水般短暫,榮華富貴也如流逝的水一樣。 薜蘿懸掛如翠綠的網,楊柳掩映著樓閣上的雕花弓弧。 宏偉壯麗的景象讓人眼前一亮,清涼的氛圍使病軀減輕痛苦。 走出寺門,風色異樣,瘦弱的馬也因長途跋涉而疲倦。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隆福寺的景象,以及詩人在其中的感受。詩的前兩句描寫了隆福寺的位置和意義,顯示出其不凡。接下來幾句通過對寺廟的裝飾、環境的描寫,展現出其華麗與清幽。“電露浮生感,榮華逝水俱”則表達了對人生短暫、榮華易逝的感慨。後麪繼續描寫寺廟的景色和給人的感受,最後兩句以出門後的情景作結,暗示了從甯靜的寺廟廻到現實的疲憊。整首詩意境幽深,語言優美,既有對寺廟的贊美,也有對人生的思考。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