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丁戊山人遊蒲澗寺

青蹊䆗窱絕塵氛,一派鈞天下界聞。 龍去不收千日雨,鶴來還動滿蹊雲。 山瓢祗獻長生酒,石室應藏內景文。 歸去幔亭何日到,緘書先報武夷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䆗窱(yǎo tiǎo):形容深遠曲折的樣子。
  • 鈞天:神話中天上的音樂,這裡形容美妙的聲音。
  • 下界:人間,對天上而言。
  • 山瓢:山野中人所用的瓢。
  • 幔亭:相傳爲仙人宴請鄕人的地方。
  • 武夷君:武夷山的仙人。

繙譯

沿著青翠曲折的小路前行,這裡遠離塵世的紛擾,一派美妙的聲音在人間都能聽聞。 龍離開後,那千日的雨水不再降臨,仙鶴飛來,還攪動得滿路雲彩飄動。 用山瓢獻上長生酒,石室中應該藏著內景文。 不知何時才能到達那仙人宴請的幔亭,先寫好書信呈報給武夷山的仙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丁戊山人一同遊覽蒲澗寺的情景。詩的首聯通過“青蹊䆗窱”寫出了道路的幽深曲折,“絕塵氛”表現出此地的清幽甯靜,“一派鈞天下界聞”則強調了這裡的美妙聲音。頷聯運用神話傳說,增添了神秘的氛圍。頸聯中的“山瓢”“長生酒”“石室”“內景文”等元素,進一步烘托出此地的仙風道骨。尾聯表達了對幔亭的曏往以及對武夷山仙人的敬意。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想象力,將蒲澗寺的神秘與美麗展現得淋漓盡致。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