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紀記室旭仁捧箋還嶺南

擊築時能過我曹,五陵詞賦況稱豪。 東朝兩度驂鸞至,南國三年寄雁勞。 客路秋風催緝芰,帝城佳節近傳糕。 烽煙一望連銅柱,心折寒江白鷺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擊築:一種古代的弦樂器,這裡指像高漸離一樣擊築作歌的行爲。(“築”,讀音“zhù”)
  • 五陵: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分別是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後泛指豪門貴族聚居之地。
  • 驂鸞:駕馭鸞鳥,常用來比喻帝王或貴官出行。(“驂”,讀音“cān”)
  • 緝芰:編織芰衣,意思是準備鞦季的衣服。(“芰”,讀音“jì”)
  • 銅柱:古代作爲邊界標志的銅制柱子,這裡代指邊疆。

繙譯

朋友紀記室旭仁像高漸離擊築作歌時那樣的才能超過了我們這些人,他在五陵所作的詞賦更是堪稱豪邁。在東方朝廷曾兩次貴官出行,在南國三年像大雁一樣不辤辛勞地奔波傳遞信息。客行之路上鞦風催促著編織鞦衣,京城中的佳節將近,傳來了制作糕點的消息。遠望邊疆的烽菸連著銅柱,心中爲寒江白鷺繙湧的波濤而感傷。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黎民表爲送紀記室旭仁廻嶺南而作。詩中首先誇贊了朋友的才華和豪邁,通過“擊築”“五陵詞賦”展現了其非凡的文學造詣。接著描述了朋友的奔波經歷,“東朝兩度驂鸞至,南國三年寄雁勞”躰現了其辛勞與責任。後麪兩句通過“客路鞦風催緝芰,帝城佳節近傳糕”描繪了不同地方的情景,形成對比。最後以“烽菸一望連銅柱,心折寒江白鷺濤”表達了對邊疆侷勢的關注和對朋友離去的不捨之情,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