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
天子征兵事朔方,丁男壯大當戎行。
曉度玉關隨鐵騎,夜聞羌笛落秋霜。
秋霜凜冽黃雲飛,地遠天長雁到稀。
賀蘭山下鬼號哭,白草原頭未解圍。
憶昔辭家多訣絕,隴頭流水皆嗚咽。
母縫衣帶與我穿,妻炊扊扅與我別。
別來身世總如何,枕臥戈霜俠氣多。
雪恥報仇今日事,男兒羞說木蘭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戎行(róng háng):軍隊。
- 玉關:即玉門關。
- 羌笛(qiāng dí):古代羌族的一種樂器。
- 凜冽(lǐn liè):極爲寒冷。
- 賀蘭: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
- 扊扅(yǎn yí):門閂。
翻譯
天子在北方征戰而徵兵,成年男子應當入伍從軍。清晨渡過玉門關跟隨鐵騎前行,夜晚聽到羌笛之聲,好似秋霜飄落。秋霜寒冷刺骨,黃色的雲彩飄動,大地遼闊,天空高遠,大雁也很少飛來。賀蘭山腳下鬼哭狼嚎,白茫茫的草原盡頭,戰爭還未解除包圍。回憶往昔辭別家人時,是多麼的決絕,隴頭的流水似乎都在嗚咽。母親縫好衣帶讓我穿上,妻子做好飯菜,與我道別。分別後我的身世究竟如何呢?頭枕着兵器,身披着霜雪,俠氣越來越多。今日正是一雪前恥、報仇雪恨的時候,男兒恥於去說那木蘭的故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男子應徵入伍,奔赴邊疆征戰的情景。詩中通過描寫行軍的艱苦、戰爭的殘酷以及對家人的思念,展現了軍人的堅韌和忠誠。前四句描繪了出征的場景和環境的惡劣,「曉度玉關隨鐵騎,夜聞羌笛落秋霜」,既寫出了行軍的緊張,又烘托出一種淒涼的氛圍。「秋霜凜冽黃雲飛,地遠天長雁到稀」進一步強調了邊疆的寒冷和荒涼。「賀蘭山下鬼號哭,白草原頭未解圍」則表現了戰爭的慘烈和持久。接下來,詩人回憶了離家時的情景,「憶昔辭家多訣絕,隴頭流水皆嗚咽」,以流水的嗚咽象徵離別的悲痛。最後幾句表達了詩人的決心和志向,「雪恥報讎今日事,男兒羞說木蘭歌」,體現了他渴望爲國立功、一雪前恥的豪情壯志。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真摯,深刻地反映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軍人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