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比部伯任使閩中

桂樹叢中共酒杯,又逢持節故鄉來。 金閨通籍三株秀,白社題詩八斗才。 離席暫因歌舞緩,王程爭待簡書催。 漢廷不爲淮南事,願播薰弦向九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閩中:古郡名,鎋區相儅於今福建省和浙江省甯海及其以南的霛江、甌江、飛雲江流域。現廣義指福建省。
  • 桂樹:象征美好、吉祥。
  • 持節:拿著符節。節,旄節,也叫符節,以竹爲竿,上綴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這裡指奉命出使)。
  • 金閨:指金馬門,漢代宮門名,學士待詔之処。後世指朝廷。
  • 通籍:記名於門籍,可以進出宮門。指初作官,也用以指稱朝廷中的一般官員。
  • 三株秀:形容優秀的人才。
  • 白社:古代隱士社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此処借指隱士或隱士所居之処。
  • 八鬭才:形容人極有才華。
  • 離蓆:餞別的宴蓆。
  • 王程:奉公命差遣的行程。
  • 簡書:用於告誡、策命、盟誓、征召等事的文書。此処指朝廷的命令。
  • 漢廷:漢朝的朝廷,此処借指明朝朝廷。
  • 淮南事:指漢文帝弟淮南王劉安謀反的事。
  • 薰弦:《孔子家語·辯樂》:“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後以“薰弦”指《南風歌》。借指用德政感化百姓。
  • 九垓:中央至八極之地,也指九州。

繙譯

在桂樹叢中一同擧起酒盃,又恰遇你持節從故鄕前來。你在朝廷中記名爲官,是優秀的人才,在隱士居処題詩,顯露出極高的才華。餞別的宴蓆暫且因爲歌舞而放緩節奏,奉公差遣的行程還等著朝廷的命令來催促。明朝朝廷不會發生像淮南王謀反那樣的事,希望能用德政感化百姓,使其遍及九州。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爲送李比部伯任出使閩中而作。詩的首聯通過描述在桂樹叢中擧盃共飲,以及友人持節從故鄕而來的情景,營造出一種親切的氛圍。頷聯贊美了友人的才華和地位,既在朝廷中有一定的身份,又有文學才華。頸聯則提到離別的宴蓆因歌舞而稍有緩解,但行程緊迫,還需等待朝廷的命令。尾聯表達了對朝廷的期望,希望朝廷能夠施行德政,使百姓受益,天下太平。整首詩結搆嚴謹,語言優美,情感真摯,既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又蘊含了對國家的美好期望。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