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助甫之南都

當年龍變起輿圖,弓劍千秋在鼎湖。 玉座春風花自落,鐵衣明月夜常趍。 九關烽火連魚鑰,七萃戎臣盡虎符。 何事南方勞旰食,丈夫還憶射桑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變:喻帝王興起。
  • 輿圖:疆土。
  • 鼎湖:古代傳說黃帝在鼎湖乘龍昇天,後因以「鼎湖」代指帝王崩逝之處 (「鼎」讀音:dǐng) 。
  • 玉座:帝王的御座。
  • (qū):同「趨」,快走。
  • 九關:指宮闕,朝廷。
  • 魚鑰:魚形的鎖。
  • 七萃:周天子的禁衛軍。
  • 戎臣:武臣。
  • 旰食:事務繁忙不能按時吃飯。
  • 桑弧:古代男子出生,禮尚主射,用桑木做的弓。這裏以「射桑弧」指代志在四方的抱負。

翻譯

當年帝王興起改變了天下疆土,帝王去世後千秋萬代其功績仍在。帝王的御座前春風吹拂,花兒自落,身穿鐵衣的將士們在明月之夜常常快步奔走。宮廷的烽火連着魚形鎖,天子的禁衛軍將士們都持有虎符。爲何在南方之事上讓皇上操心忙碌到不能按時吃飯呢,大丈夫應該還記得自己志在四方的抱負啊。

賞析

這首詩借古喻今,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現實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有志之士的期望。詩中以「當年龍變起輿圖」開篇,回顧了帝王興起帶來的天下變化,隨後描繪了宮廷的景象和將士們的職責,「玉座春風花自落,鐵衣明月夜常趍」一句,以鮮明的對比展現出宮廷的寧靜與邊疆的緊張。「九關烽火連魚鑰,七萃戎臣盡虎符」則強調了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和軍隊的職責。最後,詩人以「何事南方勞旰食,丈夫還憶射桑弧」表達了對南方局勢的擔憂以及對有志之士應當胸懷大志、爲國效力的期望。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凝練,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