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馬黃公席上分賦石虹湖得鏡字
林巒蘊重溟,薜荔開三徑。
雲石鬱參差,虹橋跨深靚。
回軒綠波激,孤嶼丹霞映。
緋煙結疏綺,流雲漾清鏡。
鷗來掠藻翻,鯈起穿蒲泳。
碧梧含風吟,翠竹捎煙勁。
緬彼丘中人,揮觴發鸞詠。
去留本無機,飛躍任真性。
濯纓頫流泉,晞髮攀懸磴。
呼鶴憶仙遊,釣鰲發奇興。
降墀浩唱生,深谷跫音應。
駐此儼蓬壺,翛然謝囂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蘊(yùn):積聚,蓄藏。
- 重溟(chóng míng):指海。
- 薜荔(bì lì):一種常綠藤本植物。
- 三徑:意爲隱士的家園,這裏指小路。
- 鬱:茂盛的樣子。
- 參差(cēn cī):長短、高低不齊的樣子。
- 靚(jìng):通「靜」,安靜。
- 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 緋煙:紅色的煙雲。
- 疏綺:稀疏而華麗。
- 鯈(tiáo):一種魚。
- 緬:遙遠。
- 丘中人:指隱士。
- 觴(shāng):古代酒器。
- 鸞詠:鸞鳥般的吟唱,比喻優美的歌聲。
- 濯纓(zhuó yīng):洗濯冠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 晞髮(xī fā):洗髮使其 drying,曬乾頭髮。
- 跫音(qióng yīn):腳步聲。
- 降墀(jiàng chí):走下臺階。
- 蓬壺:古代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 翛然(xiāo rán):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樣子。
- 囂境:喧鬧的環境。
翻譯
山林巒峯蘊含着大海的氣息,薜荔佈滿了三條小路。 雲石繁茂且高低不齊,彩虹般的橋樑橫跨在幽深寧靜的湖上。 迴繞的長廊邊綠波激盪,孤獨的小島上丹霞映照。 紅色的煙雲交織成稀疏華麗的景象,流動的雲彩在清澈的湖面上盪漾。 海鷗飛來,掠過水藻翻動,鯈魚躍起,穿過蒲草遊動。 碧綠的梧桐在風中吟唱,翠綠的竹子在煙中挺拔。 想起那遙遠的隱士,舉杯發出如鸞鳥般的吟唱。 去留本來沒有固定的機緣,自由飛躍任憑真性使然。 在流淌的泉水邊洗濯冠纓,洗髮後攀登高懸的石磴。 呼喚仙鶴回憶仙遊的情景,釣鰲魚引發奇特的興致。 走下臺階,浩歌高唱響起,深谷中傳來腳步聲的迴應。 停留在這兒,儼然如身處蓬壺仙山,自由自在地告別了喧囂的塵世。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石虹湖的美景以及詩人在其中的感受。詩中通過對林巒、薜荔、雲石、虹橋、綠波、孤嶼、丹霞、緋煙、流雲、鷗、藻、鯈、蒲、碧梧、翠竹等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展現了石虹湖景色的秀麗與寧靜。詩人在這樣的美景中,聯想到隱士的生活,表達了對自由、真性的追求以及對世俗喧囂的超脫。詩中的意象豐富,語言優美,如「回軒綠波激,孤嶼丹霞映」「緋煙結疏綺,流雲漾清鏡」等詞句,色彩鮮明,畫面感強。整首詩營造出一種清幽、高遠的意境,使讀者感受到詩人對自然之美和自由之境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