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經桐廬道中

草爛鬆枯太劇晴,轉多煩熱是舟行。 驚湍夜入還家夢,疑是青林風雨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伏暑:炎熱的伏天。
  • 桐廬:地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
  • 劇晴:特別晴朗。
  • 煩熱:悶熱,煩躁不安。
  • 驚湍(tuān):急流。

翻譯

在炎熱的伏天經過桐廬這一路,野草腐爛松樹枯萎,天氣特別晴朗。在船上前行,心裏越發覺得悶熱煩躁。夜晚湍急的水流聲進入歸家的夢中,讓人懷疑是青青樹林裏風雨聲響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伏暑天經桐廬道中時的感受。詩的前兩句通過描寫草爛鬆枯的景象和炎熱晴朗的天氣,烘托出旅途的艱辛和詩人內心的煩躁。後兩句則通過寫夜晚夢中的驚湍聲,表現出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在旅途中的不安。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在特定環境下的複雜情感,給人以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