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仲冬望後:仲冬,冬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十一月;望,農曆每月十五;仲冬望後指農曆十一月十五之後。
- 出迓(yà):出去迎接。
- 紫鴻:傳說中的紫色飛鴻,常被視爲仙人坐騎 ,象徵着超凡脫俗、自由逍遙。
- 灞橋:在今陝西西安東,古人常在此送別,有離別感傷等文化意象。
- 吹簫樓:源自蕭史弄玉吹簫引鳳的典故。這裏借指女子居住的樓閣。
- 石瘦:石頭顯得消瘦,形容石頭形狀嶙峋 。
- 玉人:容貌美麗的人,這裏可能指詞人思念的女子。。
翻譯
在新的夢境裏我像是仙人乘坐着紫色的飛鴻遨遊天際,恍惚間看到灞橋東幾處人家閃爍着燈火。樓外寒風凜冽,那曾有佳人吹簫的樓閣外,寒冷的雲霧重重堆積。小船停靠在溪岸,溪岸邊石頭嶙峋清瘦,在斜斜月光的映照下,梅花的影子在拂曉的寒氣中若隱若現。而那如玉般嬌美的人兒似乎綿軟無力,慵懶地倚靠在東風之中。
賞析
這首《浣溪沙》是吳文英舟中即興所作,營造出一種如夢似幻、清冷幽美的意境。上闋「新夢遊仙駕紫鴻」開篇便帶讀者進入奇幻的夢境世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爲全詞奠定了空靈縹緲的基調。「數家燈火灞橋東」由夢境轉入現實,灞橋這一富有文化底蘊的意象,給詞作增添了一份送別傷懷的情愫 。 「吹簫樓外凍雲重」 描繪出一幅寒冷、壓抑的畫面,爲下文人物的出場營造氛圍。下闋「石瘦溪根船宿處」細緻地描寫泊船環境,石瘦溪寒,顯得清幽孤寂。「月斜梅影曉寒中」將月、梅兩種高潔的意象結合,在曉寒的烘托下,展現出清高淡雅又略帶悽清的氛圍。結尾「玉人無力倚東風」陡然一轉,出現一個嬌柔無力倚靠東風的玉人形象,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想,也爲整首詞的清幽冷寂添了一抹溫情與惆悵,情韻悠長耐人尋味 。整首詞情景交融,意象獨特,體現了吳文英詞風的瑰麗與細膩 。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
吳文英的其他作品
- 《 水調歌頭 · 賦魏方泉望湖樓 》 —— [ 宋 ] 吳文英
- 《 齊天樂 · 其四 》 —— [ 宋 ] 吳文英
- 《 荔枝香 · 其一黃鐘商送人遊南徐 》 —— [ 宋 ] 吳文英
- 《 絳都春 · 其六餘往來清華池館六年,賦詠屢矣,感昔傷今,益不堪懷,乃復作此解 》 —— [ 宋 ] 吳文英
- 《 高陽臺 · 其五過種山即越文種墓 》 —— [ 宋 ] 吳文英
- 《 高陽臺 》 —— [ 宋 ] 吳文英
- 《 瑞龍吟 · 其一黃鐘商,俗名大石調,犯正平調蓬萊閣 》 —— [ 宋 ] 吳文英
- 《 鶯啼序 · 春晚感懷 》 —— [ 宋 ] 吳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