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秋蕊香:詞牌名。雙調,四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韻。以《清真詞》爲定格。
微:一本作“侵”。
波光:一本作“秋波”。
序
《秋蕊香·七夕》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寫作者在夢境中彷彿見到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下片由七夕神話傳說引發作者對神仙也難相聚的感嘆。
賞析
上片夢境也。“懶浴”兩句。此言詞人在“七夕”這天晚上,因爲秋熱,所以在懶洋洋地沐浴之後,趁着涼爽的身子,靜恰恰地臥在園中的眠牀上。朦朧中詞人漸漸地進入到夢境裏。在睡夢中,他彷彿見到牛郎織女相依在天河邊,正在喁喁情話。因爲這是一年一度的相會,所以他們要說的事必定是很多,而且兩個人還在搶着說笑。詞人似乎還見到織女那白皙的臉龐上,已經講得飛起了醉酒般的興奮的紅雲,並且始終顯露出微微的笑容。因爲“相見時難”,所以連天上神仙也在珍惜這一寶貴的時刻。“倚樓”一句,言地上乞巧。詞人在夢中又把他的視線掃到繡樓上那些“乞巧”女子身上。只見她們傍樓倚欄,就着皎潔的月光,細心地想將絲線穿過那小小的繡針孔,並希望一舉成功,求得巧心。“月冷”一句,點明夢境。夜色已深,月光明亮,室外漸漸開始轉涼,詞人一覺從夢中驚醒,才知前事都是身在夢境之中。
“怕聞”三句,言自己在這個靜寂的秋夜裏,孤零零的一個人特別怕聽到那風掃落葉的簌簌聲。風掃落葉,既是煞風景,又是人事衰敗的象徵,所以詞人“怕聞井葉西風到”,是因爲由此引起他對孤獨處境的幾多怨與恨。然而詞人仰望空中由米粒似的星星組成的天河,想到此時牛郎織女相見默默,一片深情盡在不言之中。但兩個人雖然情深似海,卻還是改變不了拂曉分手這個殘酷而痛苦的事實。所以詞人感此,又爲天上這對神仙夫婦代打起抱不平,而深感憤恨。“雲雨”一句,承上聯想。言天上的神仙夫婦僅只有一年一度的相聚,那還不如人世間的男歡女愛,恩愛不絕來得現實。下片由“七夕”神話傳說而引伸發揮開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雪靨(yè):雪白的臉頰。靨,面頰上的微渦。
- 粉河:銀河。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七夕在天河相會,以喜鵲爲橋 ,這裏粉河代指天河。
翻譯
懶得沐浴在新秋的涼意中,早早便睡去了。雪白的臉頰帶着酒後淡淡的紅暈,浮現出微微的笑意。倚靠在高樓中起身拿起小小的繡針(準備乞巧)。月光寒冷,波光閃爍,從睡夢中醒來。 害怕聽到井邊樹葉被西風吹動的聲音,心中恨意悠長。銀河默默無語地墜入了秋晨。牛郎織女在人間的歡情還未終結(卻不得不分離) 。
賞析
這首詞圍繞七夕展開,營造出一種清冷哀怨的氛圍。上闋以慵懶早眠、酒後淺笑等場景,刻畫女子的形態,爲七夕之夜增添了幾分迷離的氣息。「倚樓起把繡針小」巧妙地融入了七夕女子乞巧的習俗。下闋着重抒發情感,「怕聞井葉西風到」,借井邊西風葉響引發內心愁緒,凸顯出女子內心的敏感脆弱。「粉河不語墮秋曉」,用擬人的手法描寫銀河,寂靜無聲地迎來黎明,暗示着七夕的美好時光匆匆流逝。 「雲雨人間未了」則直白地寫出牛郎織女歡情未斷卻要分離的遺憾恨意,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人間離人對愛情的渴望與無奈,將男女間的相思之情和七夕的氛圍緊密相連,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讀來令人心生悵惘 。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
吳文英的其他作品
- 《 惜秋華 · 七夕 》 —— [ 宋 ] 吳文英
- 《 賀新郎 · 其一湖上有所贈 》 —— [ 宋 ] 吳文英
- 《 滿江紅 》 —— [ 宋 ] 吳文英
- 《 塞垣春 丙午岁旦 》 —— [ 宋 ] 吳文英
- 《 渡江雲 · 西湖清明 》 —— [ 宋 ] 吳文英
- 《 三姝媚 · 過都城舊居有感 》 —— [ 宋 ] 吳文英
- 《 絳都春 · 其一夷則羽,俗名仙呂調爲郭清華內子壽 》 —— [ 宋 ] 吳文英
- 《 江南春慢中呂商賦張藥翁杜衡山莊 》 —— [ 宋 ] 吳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