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 自古高人最可嗟

自古高人最可嗟,只因疎嬾取名多。居山一似庚桑楚,種樹眞成郭橐駝。 雲子飯,水精瓜,林間攜客更烹茶。君歸休矣吾忙甚,要看蜂兒趁晩衙。
拼音

所属合集

#茶 #鷓鴣天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翦朝霞》、《驪歌一疊》等。雙調,五十五字,平韻。或説調名取自唐·鄭嵎「春遊鷄鹿塞,家在鷓鴣天」詩句。然唐、五代詞中無此調。調始見於宋代宋祁之作。 疎嬾:唐·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詩:「疎嬾爲名誤,驅馳喪我眞。」 「居山一似庚桑楚」句:《莊子·卷二十三·〈雜篇·庚桑楚〉》:「老耼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耼之道以北,居畏壘之山,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遠之;擁腫之與居,鞅掌之爲使。居三年,畏壘大壤。畏壘之民相與言曰:『庚桑子之始來,吾洒然異之。今吾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餘。庶幾其聖人乎!子胡不相與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庚桑子聞之,南面而不釋然。弟子異之。庚桑子曰:『弟子何異於予?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夫春與秋,豈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聞至人,尸居環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今以畏壘之細民而竊竊焉欲俎豆予于賢人之間,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釋於老耼之言。』……」 「種樹眞成郭橐駝」句: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郭橐駝,不知始自何名。病僂,癃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其鄕曰『豐樂鄕』,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爲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之壽且孳也,以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耳。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爲矣哉?』……」 「雲子飯,水精瓜」句:唐·杜甫《與鄠(Hù)縣源大少府宴渼陂(Měi Bēi)(得寒字)》詩:「應爲四陂好,金錢罄一餐。飯抄雲子白,瓜嚼水精寒。」水精,此從廣信書院本,餘本倶作「水晶」。 「要看蜂兒趁晩衙」句:北宋·陸佃《埤(pí)雅·卷十·蜂》:「蜂有兩衙應潮。其主之所在,衆蜂為之旋繞如衙。誅罰徵令絶嚴,有君臣之義化,書曰『蜂有君禮也。』」按:蜂衆繚繞蜂房,有如衙參;蜂房簇聚,又似官衙;故有「蜂衙」之稱。趁晩,廣信書院本作「晩趁」,玆從四卷本丙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嘆息。
  • 疏懶:懶散。
  • 庚桑楚:人名,老子的弟子,傳說他居住在山中。
  • 郭橐駝:人名,擅長種樹。
  • 雲子飯:一種美食。
  • 水晶瓜:透明如水晶般的瓜。

翻譯

自古以來那些高人最讓人嘆息啊。只因爲懶散所以有很多名號。居住在山中就好像庚桑楚一樣,種樹真的就如同郭橐駝一般。有云子飯,水晶瓜。在樹林中帶着客人還煮茶。你回去休息吧,我非常忙,要看蜜蜂如同在傍晚官府辦公一樣忙碌。

賞析

這首詞以一種風趣幽默的筆調描寫了高人自在的生活狀態。上闋先是感慨高人獨特,通過庚桑楚和郭橐駝來暗示高人的超逸和別樣才能。下闋則具體描繪了高人悠哉的生活場景,如美食和烹茶等。最後兩句用蜜蜂忙碌來反襯自己的忙碌,詼諧中又顯出一種對自在生活的豔羨。整首詞語言質樸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