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 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
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比著兒曹,累累卻有,金印光垂組。付君此事,從今直上,休憶對牀風雨。但贏得,鞾紋縐面,記余戲語。
拼音
所属合集
名句
譯文
家先輩們都是具有忠肝義膽的人物,而且他們都稟性剛直嚴肅,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我們祖上從何年獲得這箇姓氏?又是怎樣才得到這樣的姓呢?我來細細參詳,認眞品味,以博取你聽後一笑吧。我們辛家這箇「辛」字,是由「艱辛」做成,含著「悲辛」滋味,而且總是與「辛酸、辛苦」的命運結成不解之緣啊!辛者,辣也,這是我們辛家人的傳統個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喫到搗碎的胡椒肉桂,卻欲嘔吐。
如芳香甜美的榮華富貴,世間縱然有,但從來不到我們辛氏家門。比不得人家子弟們,腰間挂著一串串金光燦爛的金印,何等趾高氣揚!謀取高官顯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給你了。從今往後,你靑雲直上的時候,不必回想今天咱們兄弟之間的這場對牀夜語;不過,官場有官場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剛直性格,那種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幷不好過呢。希望你能够記起今天我説的這些玩笑話啊。
注釋
永遇樂(lè):詞牌名。南宋·周草窗《天基節樂次》:「樂奏夾鐘宮,第五盞,觱篥(bì lì)起《永遇樂慢》。」此調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者始自北宋,《樂章集》注「林鐘商」。晁無咎詞名《消息》,自注「越調」。淸·毛稚黃《塡詞名解》云:「《永遇樂》,歇拍調也。唐杜秘書工小詞,鄰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諷,尤喜杜詞,遂成逾墻之好。後爲僕所訴,杜竟流河朔。臨行,述《永遇樂》詞決別,女持紙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調,創自杜與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創自唐之中葉。明末淸初·萬紅友《詞律》引晁無咎《消息》注云:「自過腔,卽越調《永遇樂》。」是此詞又爲越調也。茲以蘇、辛詞爲準。一百四字,前後闋各四仄韻。平韻者始自南宋,陳允平創爲之。
「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句:四巻本丁集作「戲賦辛字,送十二弟赴都」。
烈日秋霜:喩爲人剛毅正直。《新唐書·巻一百五十三·〈段秀實顏眞卿傳·贊〉》:「嗚呼,雖千五百歳,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宋·蘇東坡《王元之畫像贊》:「然公猶不容於中,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至於三黜以死。」
家譜:此指辛氏家譜。
細參:仔細品味。
椒桂搗殘:曾布有《從駕》詩二首,其一押「辛」字韻,東坡曾次韻以和;後又成《再和》二首,恐曾之厭其煩數,故於首篇結語云:「最後數篇君莫厭,搗殘椒桂有餘辛。」南宋初,蔡絛撰《西清詩話》乃云:「曾子開賦《扈蹕》詩,押『辛』韻,韻窘束而往返絡繹不已,東坡厭之,復和云:『讀罷君詩何所似,搗殘薑桂有餘辛。』顧問客曰:『解此否?謂唱首有辣氣故耳。』」不唯顚倒事實,且至改竄原詩,則誣妄爲甚矣。椒桂,胡椒、肉桂;搗殘,搗碎。
「纍纍卻有,金印光垂組」句:《漢書·巻九十三·〈佞幸傳·石顯傳〉》:「石顯字君房,濟南人。……顯與中書僕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結爲黨友,諸附倚者皆得寵位。民歌之曰:『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據勢也。」纍纍,連續成串;組,古代佩印用的綬。
對牀風雨:謂手足情深摯。唐·韋蘇州《示全眞元常》詩:「寧知風雪夜,復此對牀眠。」宋·蘇潁濱《逍遙堂會宿》詩序:「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旣壯,將遊宦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爲閑居之樂。故子瞻始爲鳳翔幕府,留詩爲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其後子瞻通守餘杭,復移守膠西,而轍滯留於淮陽、濟南,不見者七年。熙寧十年二月,始復會於澶濮之間,相從來徐,留百餘日。時宿於逍遙堂,追感前約,爲二小詩記之。」
靴紋縐面:宋·歐陽文忠《歸田録·巻二》:「京師諸司庫務,皆由三司舉官監當。而權貴之家子弟親戚,因緣請托,不可勝數,爲三司使者常以爲患。田元均爲人寬厚長者,其在三司,深厭於請者,雖不能從,然不欲峻拒之,每溫顏強笑以遣之。嘗謂人曰:『作三司使數年,強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聞者傳以爲笑,然皆服其德量也。」此喩面容褶皺似靴紋。鞾紋,四巻本丁集作「靴紋」。
序
這首詞寓莊於諧,語句妙趣橫生而又意味深長,著重於本門家世和個人感受的表白。上闋正面而説,起筆八字,總括辛氏忠烈家風,幷貫穿全篇。詩詞曏以「同字相犯」爲大戒,這首詞卻連用了五箇辛字,就「辛」字內涵和外延巧做文章,旣自然貼切扣了題,又淋灕盡致地渲染了詞情。下闋對比而談,別家的「芳甘濃美」、「累累」、「金印」反襯自家的清白儉樸、仕途坎坷。通篇詼諧風趣,實則語重心長。
這首《永遇樂》是送茂嘉赴調。起頭句擲地有聲,彷彿一個家族精神的宣言。根據宋代的有關規定,地方官吏任期屆滿,都要進京聽候調遣,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另予調遣時,都會陞官使用。所以這是一件喜事,是一次愉快的分別。因爲這是送同族兄弟出去做官,稼軒頗有感觸,便説起他們辛家門的「千載家譜」。「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詞的一開頭就掮出家譜,説辛家門先輩們都是具有忠肝義膽的人物,而且他們都稟性剛直嚴肅,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烈日秋霜」,比喩風節剛直,如《新唐書·段秀實傳贊》:「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詞的開頭三句「自報家門」,倒不是虛夸,而是有史爲證的。辛氏是一個古老家族,傳説夏啓封支子於莘,莘、辛聲相近,後爲辛氏。商有辛甲,一代名臣,屢諫紂王,直言無畏。辛家世代剛烈正直,忠誠不阿,如酷暑烈日、寒秋嚴霜,烈日、嚴霜與「辛」之間的共通點觸發了下文。「戲賦辛字」,從自己姓辛這一點大發感慨與議論,以妙趣橫生的戲語出之,而又意味深長。辛氏的家族史被詞人以「一笑君聽取」後的三句話來槪括,句句不離「辛」字。辛家人的功業都是艱辛創立的。其間飽嘗悲苦,命運總是艱苦辛酸。在槪括的基礎上,稼軒又對「辛」字所包含的辛辣之意加以發揮,椒桂的辛辣讓一般人不堪忍受,就像个性辛辣之人讓人避而遠之。這裏,與其説是對辛氏家族成員個性的一般槪括,不如説是詞人的夫子自道。他才大氣高、剛直不阿,容易與世齟齬,不爲人所容,正是這樣的個性導致了仕途坎坷、屢遭彈劾。
後句對家族歷史命運的回顧自然引出下闋與其他家族的比較,由其他家族的顯赫引出官運、仕途的話題,進而回到詞作送弟赴官的主題上。「芳甘濃美」因上闋的「辛辣」而發,這一層表面的口感比較暗示了家族命運之迥異。看看別人世代顯要、門第生輝,而這樣的美事總輪不到辛家,自己就是一個仕途多舛的例證,所以希望就寄託在即將遠行赴任的族弟身上了。唐人韋蘇州《示全眞元常》詩云:「寧知風雨夜,復此對牀眠。」東坡、潁濱兄弟讀此詩很有感觸。他們憧憬風雨夜兄弟對牀而眠的生活,相約早日退隱,共享閑居之樂。作者用「對牀」之典一方面流露出依依惜別的兄弟情誼,而另一方面卻以一个堅決的「休憶」否定了對退隱、閑居的嚮往。光宗耀祖、改變家族命運的事業要靠遠行之人來完成。他必須勇往直前,不能回顧流連。稼軒其他的送別之作多勉勵人建功立業,匡救國家,而這一次至少從字面看是爲光耀門楣。
「鞾紋縐面」,典出歐陽文忠《歸田錄》: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請託人情者不絶於門,他深爲厭惡,卻又衹好強裝笑臉,虛與應酬。曾對人説:「作三司使數年,強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鞾皮。」茂嘉赴調,稼軒祝賀他高陞,自是送別詞中應有之意。而用「鞾紋縐面」之事,於祝辭裏卻有諷勸。實際上是説:官場有官場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剛直性格,那種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幷不好過呢。到頭來也會後悔的。
全詞就像在寫兄弟二人在聊家常,氣氛親切、坦誠,語言風趣優美,從開頭到結尾都在圍繞姓氏談天説地,把「辛」這一普通姓氏解説得淋灕盡致,寓化於諧,明顯地表現出作者通過塡詞來抒發感情,發表議論的這一進步傾向,這對於傳統的詞作來説,有點格格不入。但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藝術表現手法,都不失爲値得肯定的嘗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椒桂:指花椒和肉桂等香料。椒(jiāo)。
- 搗殘:搗碎。
翻譯
就像那酷日和寒霜,我有着忠誠的肝和俠義的心,傳續了千年的家族譜。不知是從何年獲得姓氏,仔細體會「辛」字的含義,且一笑聽我說來。是經歷艱辛才成就的,含着悲辛的滋味,總歸是各種辛酸辛苦。更爲特別的是,對人還有一股辛辣之氣,就像那搗殘的椒桂讓人難以忍受想吐。 這世間應該有的芳香甜美,從來都不會到我家來。比起那些兒輩們,他們一個一個卻有着很多,金印閃耀垂着絲帶。交付你這事情,從現在起一路向上,不要回憶過去一同面對風雨的時刻。只要能掙得,像靴面起皺那樣,記得我曾經開的玩笑之語。
賞析
這首詞以幽默詼諧的筆調,通過對「辛」字的玩味,既寫出了自己家族的性格特質,又影射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慨。辛氏家族有着剛正不阿、堅韌不拔的品格。詞中既自嘲家族沒有世俗的榮華富貴,又以一種別樣的方式表達了對兒輩們追名逐利的看法。最後提到不要忘記過去的情誼,流露出對過往的懷念。全詞語言新奇獨特,別有風味。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鷓鴣天 · 過硤石,用韻答呉子似 》 —— [ 宋 ] 辛棄疾
- 《 美芹十論 · 致勇第七 》 —— [ 宋 ] 辛棄疾
- 《 蝶戀花 · 洗盡機心隨法喜 》 —— [ 宋 ] 辛棄疾
- 《 同杜叔高祝彥集觀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飲兩日且約牡丹之飲 》 —— [ 宋 ] 辛棄疾
- 《 滿江紅 · 中秋寄遠 》 —— [ 宋 ] 辛棄疾
- 《 添字浣溪沙 · 用前韻謝傅巖叟瑞香之惠 》 —— [ 宋 ] 辛棄疾
- 《 浣溪沙 · 別成上人,倂送性禪師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樽俎風流有幾人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