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宗伯韻

火雲方峍屼,清賞到林塘。 興洽原同調,花明亦故鄉。 輕陰移野席,遠曲度霓裳。 莫厭歸來夕,銀蟾已吐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峍屼(lù wù):形容山勢高聳、險峻。
  • 興洽:興致和諧、融洽。
  • 霓裳:指仙人的衣服,也用來形容華美的服飾或音樂。
  • 銀蟾:指月亮,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

翻譯

火紅的雲朵正高聳險峻,我們在林間池塘旁享受清雅的賞玩。興致和諧,與原有的人物調性相同,花朵的明豔也如同故鄉一般。輕柔的陰涼移動着野外的席子,遠處傳來悠揚的曲調,彷彿是仙人的霓裳之音。不要厭倦這歸來的夜晚,銀色的月亮已經吐露出它的光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夏日傍晚的林塘清賞圖。詩中「火雲方峍屼」一句,既描繪了天邊的壯麗景象,又暗含了時間的推移,爲後文的清賞活動提供了背景。詩人與友人興致融洽,共同欣賞着自然美景,感受到與故鄉相似的親切與溫馨。後兩句通過「輕陰移野席,遠曲度霓裳」的細膩描寫,展現了活動的細節和音樂的美妙,增添了詩意。結尾「莫厭歸來夕,銀蟾已吐光」則以月光的皎潔,寓意着歸途的美好和夜晚的寧靜,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深深留戀和讚美。

黃士俊

明廣東順德人,字亮垣,一字象甫,號玉侖。萬曆三十五年殿試第一,授修撰,歷官禮部尚書。崇禎九年入閣,累加少傅,予告歸。後相南明永曆帝,年老不能決事,數爲臺省所論列,乞歸卒。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