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鄉僧之京請藏

· 楊闈
螭頭乞法念如焚,春雨滿天一錫分。 誰信唐魔迷道易,不辭漢使獲書勤。 蒲團夜渡黃河月,貝葉朝承紫闕雲。 歸坐百花洲上演,三車分與老龍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螭頭(chī tóu):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這裏指宮殿的裝飾物。
  • 乞法:請求佛法。
  • 一錫:僧人用的錫杖。
  • 唐魔:唐代的高僧。
  • 獲書:獲得經書。
  • 蒲團:僧人打坐用的圓形墊子。
  • 貝葉:古代用來寫經文的樹葉,這裏指佛經。
  • 紫闕:皇宮的別稱。
  • 三車:佛教中指三乘,即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 老龍:指深諳佛法的長者。

翻譯

心中如焚地請求佛法,春雨滿天,一錫杖分隔。 誰會相信唐代高僧迷惑道路容易,不辭辛勞地獲得經書。 夜晚在蒲團上渡過黃河的月光,白天貝葉經文在紫闕雲端承託。 歸來坐在百花洲上演講,三乘佛法分與老龍聽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僧人前往京城請求佛法的旅程和心境。詩中,「螭頭乞法念如焚」表達了僧人對佛法的渴望和急切,而「春雨滿天一錫分」則形象地描繪了旅途的艱辛。後兩句通過對唐代高僧和獲得經書的描述,展現了僧人對佛法的執着追求。最後兩句則描繪了僧人歸來後在百花洲上演講佛法的場景,以及與老龍分享佛法的情景,體現了佛法的傳承和普及。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僧人對佛法的虔誠和追求。

楊闈

楊闈,字今鶴。大埔人。瀧孫。壯歲棄諸生,後偕郭之奇、黃奇遇遊吳越江楚,道齊樑入都門,詩學日進。曾與修揭陽、大埔縣誌。歸老海陽之龜湖,年九十一卒。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三○、民國《大埔縣誌》卷二六有傳。 ► 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