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有懷

此夕繇來乞巧同,慚予抱拙對虛空。 犢褌且把長竿曝,雲錦那須組織工。 牛渚風高飄鵲羽,梅梢月冷逗房櫳。 宦情爭似鄉情好,清夜憑欄望彩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繇來:yóu lái,一直以來。
  • 乞巧:七夕節的傳統習俗,女子祈求手藝巧。
  • 慚予:慚愧的我。
  • 抱拙:保持樸拙,不追求技巧。
  • 犢褌:dú kūn,小牛的皮製成的褲子,這裏指簡樸的生活用品。
  • :pù,曬。
  • 雲錦:指織造精美的錦緞。
  • 組織工:指織造的技藝。
  • 牛渚:地名,位於今安徽省馬鞍山市。
  • 鵲羽:指鵲鳥的羽毛,這裏可能指鵲橋。
  • 梅梢月冷:梅花枝頭的月亮顯得冷清。
  • 逗房櫳:指月光透過窗戶照進房間。
  • 宦情:官場生涯的情感。
  • 鄉情:對家鄉的情感。
  • 彩虹:這裏可能指七夕傳說中的鵲橋。

翻譯

在這個一直以來都乞求巧藝的夜晚,我感到慚愧,因爲我保持着樸拙的態度面對這虛空。我寧願曬着簡樸的犢褌,也不需要精美的雲錦和織造技藝。牛渚的風高高地吹動着鵲鳥的羽毛,梅花枝頭的月亮冷冷地透過窗戶照進房間。官場的情感怎能比得上對家鄉的深情,在這清冷的夜晚,我倚欄遠望,思念着那傳說中的彩虹橋。

賞析

這首作品在七夕之夜表達了一種對樸素生活的嚮往和對家鄉情感的深切懷念。詩中,「乞巧」與「抱拙」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詩人不追求世俗繁華,寧願保持本真的生活態度。後句通過對牛渚風高、梅梢月冷的描繪,營造了一種孤寂而清冷的氛圍,與詩人內心的鄉愁相呼應。結尾的「宦情爭似鄉情好」直接抒發了對家鄉情感的珍視,而「望彩虹」則寄託了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對家鄉的思念。

黃公輔

明廣東新會人,字振璽。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官御史,忤魏忠賢去官。後遷江西參政,分守寶慶,有政績。 ► 5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