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鶴

· 黃佐
茶鼎初生一縷煙,疊琴無處覓胎仙。 瑤臺有路歸何日,華表遺蹤說往年。 玉樹風聲生蕙帳,霞峯月色映芝田。 扁舟更到梅花路,應在羅浮洞裏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疊琴:指琴聲重疊,形容琴聲悠揚。
  • 胎仙:傳說中的仙鶴,常用來比喻高潔或隱逸的人。
  • 瑤臺:神話中的仙境,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華表: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龍鳳等圖案,上部橫插着雕花的石板。
  • 蕙帳:用蕙草編織的帳子,常用來形容高雅的居所。
  • 芝田:傳說中仙人種芝草的地方,比喻仙境或隱逸之地。
  • 扁舟:小船。
  • 羅浮洞:道教中的洞天福地,位於廣東省羅浮山,是道教的聖地之一。

翻譯

茶爐上剛剛升起一縷輕煙,琴聲悠揚卻無處尋覓那仙鶴的身影。 通往仙境的道路不知何時能歸,華表上的遺蹟訴說着往昔的傳說。 玉樹的風聲在蕙帳中迴盪,霞峯的月色映照着芝田。 乘着小船,我將前往梅花盛開的路,應該就在羅浮洞的仙境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超脫塵世的仙境圖景,通過對茶鼎、琴聲、仙鶴、瑤臺等意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仙境的憧憬。詩中「瑤臺有路歸何日」一句,透露出詩人對歸隱的渴望與無奈;而「扁舟更到梅花路,應在羅浮洞裏天」則展現了詩人對未來歸隱生活的想象與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濃厚的道教色彩和超脫塵世的情懷。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