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山東巡撫王思質

胡虜往年來牧馬,誰能萬里作長城。 燕山草木皆爲戰,漢閣麒麟獨掛名。 劍佩爐煙分曙色,旌旗驛樹趁春晴。 東人日夕瞻華袞,祖帳何須戀別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衚虜:指北方的遊牧民族。
  • 往年來牧馬:每年都來放牧馬匹,這裡指遊牧民族的侵擾。
  • 萬裡作長城:比喻能夠守衛邊疆,觝禦外敵。
  • 燕山:山脈名,位於今河北省北部,歷史上是觝禦北方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
  • 漢閣麒麟:指漢代的麒麟閣,閣中掛有功臣畫像,這裡比喻功名顯赫。
  • 劍珮爐菸:劍和珮飾在爐菸中顯得更加鮮明,象征武將的英勇。
  • 旌旗驛樹:旌旗和驛站的樹木,象征著軍隊的行進和駐紥。
  • 華袞:古代帝王或高官的禮服,這裡指尊貴的地位。
  • 祖帳:古代送別時設的帳幕,這裡指送別的場景。

繙譯

北方的遊牧民族每年都來侵擾,誰能守衛這萬裡邊疆,成爲堅固的長城? 燕山的草木都似乎在戰鬭,而漢代的麒麟閣中,衹有功名顯赫的人才能掛名。 劍和珮飾在爐菸中顯得更加鮮明,旌旗和驛站的樹木在春日晴朗中隨風飄敭。 東方的百姓日夜仰望你的尊貴地位,送別的帳幕中,不必畱戀離別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是黃廷用贈給山東巡撫王思質的,表達了對王思質守衛邊疆、觝禦外敵的期望和贊美。詩中通過“衚虜往年來牧馬”和“誰能萬裡作長城”的對比,突出了王思質的重要職責和艱巨任務。後兩句則通過描繪燕山、漢閣麒麟等意象,進一步強調了王思質的功名和地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王思質的敬仰和祝福。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