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癸亥: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方式,這裏指的是具體某一年。
- 既望:農曆每月十五日爲望,十六日爲既望。
- 先大夫:對已故父親的尊稱。
- 思軒公:可能是詩人的父親的名字或號。
- 忌辰:人去世的日子。
- 倭奴:古代對日本人的貶稱。
- 羅漢松楸:羅漢松是一種常綠喬木,這裏可能指墓地周圍的樹木。
- 堪恨:值得怨恨。
- 不生辰:不是出生日,這裏指不是吉日。
翻譯
我如今已經六十歲了,沒想到被倭奴(日本人)所困擾。 羅漢松和楸樹,有誰來打掃呢?我一生都遺憾不是出生在一個好日子。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父親的懷念以及對自己命運的不滿。詩中,「我今之年六十金」一句,既表明了詩人的年齡,也隱含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豈意倭奴絆此身」則透露出詩人對時局的不滿,倭奴的困擾象徵着外來的干擾和國家的動盪。後兩句「羅漢松楸何人掃,百年堪恨不生辰」則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父親墓地的無人照料的憂慮,以及對自己出生時辰不佳的遺憾。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透露出詩人對家族和個人命運的無奈與哀愁。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