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除夕

楚國悠悠八載淹,柏觴寥寂不成拈。 孤燈依戀延殘臘,疏雨飄蕭拂畫檐。 久指翔鴻思郭瑀,未能栽柳學陶潛。 隔宵便作明年計,雪鬢沾塵也自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辛巳: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此處指明代的某一年。
  • 楚國:古代國名,此處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地區或借指他鄉。
  • 悠悠:形容時間長久。
  • 八載:八年。
  • :滯留,停留。
  • 柏觴:古代祭祀時用來盛酒的器具,常用於歲末祭祀。
  • 寥寂:冷清,寂靜。
  • 不成拈:無法拿起,意指沒有舉行祭祀。
  • 孤燈:孤獨的燈光。
  • :延續。
  • 殘臘:年末。
  • 疏雨:稀疏的雨。
  • 飄蕭:飄灑,飄落。
  • :輕輕擦過。
  • 畫檐:裝飾精美的屋檐。
  • 久指翔鴻:長久地指向飛翔的鴻雁,比喻遠大的志向或思念。
  • 郭瑀:人名,具體不詳,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仰慕的對象。
  • 栽柳:種柳樹,此處借指隱居生活。
  • 陶潛:即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隱逸詩人。
  • 隔宵:隔夜,即明天。
  • 明年計:明年的計劃。
  • 雪鬢:白髮,形容年老。
  • 沾塵:沾染塵埃,形容生活忙碌或不潔。
  • 自嫌:自我嫌棄。

翻譯

在楚國已經滯留了悠悠八年的時光,歲末的柏觴冷清無人拿起,祭祀也未能舉行。孤獨的燈光延續着年末的時光,稀疏的雨輕輕飄灑,拂過裝飾精美的屋檐。長久以來,我指着飛翔的鴻雁思念着郭瑀,卻未能像陶潛那樣種柳隱居。明天就是新的一年,我這白髮沾染塵埃,也自感嫌棄。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異鄉滯留多年後的孤寂與無奈。詩中通過「楚國悠悠八載淹」展現了時間的流逝與空間的隔離,而「柏觴寥寂不成拈」則進一步以祭祀的缺失象徵了生活的冷清與傳統的失落。後句中的「孤燈」、「疏雨」等意象,加深了孤獨與淒涼的氛圍。詩末的「雪鬢沾塵也自嫌」則是對年華老去、理想未實現的自我反思與嫌棄,透露出一種深沉的哀愁與自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黃公輔的詩歌才華與深邃的內心世界。

黃公輔

明廣東新會人,字振璽。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官御史,忤魏忠賢去官。後遷江西參政,分守寶慶,有政績。 ► 5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