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仲宣樓:古代名樓,位於荊州,此処借指劉帶川所到之地。
- 蔣逕:指蔣詡隱居時所開的竹逕,比喻隱居生活。
- 誅茅:剪除茅草,比喻治理或開辟。
- 荊州:古代地名,此処指劉帶川所到之地。
- 綵:五彩的絲織品。
- 迓:迎接。
- 土牛:古代用泥土制的牛,用於春耕儀式。
- 黃楫:黃色的船槳,此処可能指酒器。
- 臘酒:臘月釀制的酒。
- 浣花:指浣花谿,此処可能指一種洗滌或淨化的儀式。
繙譯
劉帶川君登上仲宣樓,一眼望去,風塵僕僕,觸動了我的客居之愁。 雖然插竹未曾開辟出隱居的小逕,但剪除茅草竝非衹是爲了愛慕荊州。 漢官們剪下五彩的絲織品,呈現出春天的燕子,周代則崇尚青色,迎接土牛。 我隨意摘取黃色的船槳,傳遞著臘月的酒,人們傳說有一隊人在浣花谿頭洗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裡劉帶川過訪榕城的情景,通過仲宣樓的登臨,表達了詩人對客居生活的感慨。詩中“插竹未曾開蔣逕”一句,既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又暗含了對現實的不滿。後文通過對春日習俗的描繪,如“漢官剪綵呈春燕”和“周代尚青迓土牛”,展現了節日的喜慶氣氛。結尾的“黃楫傳臘酒”和“小隊浣花頭”則增添了一絲神秘和詩意,使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