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邵端峯方伯之山東六首

· 黃佐
百粵殊氣候,三伏競炎涼。 幽居慎服食,況乃道路長。 門有車馬客,駕言發我鄉。 旬宣指鄒魯,鄒魯民所望。 思爲驂與靷,覆在水一方。 仰睇雲中鵠,何時遂翱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百粵:指古代中國南方的多個民族,這裏泛指南方地區。
  • 三伏:中國傳統節氣中的一個時期,分爲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 幽居:隱居,指居住在偏僻的地方。
  • 服食:飲食起居。
  • 旬宣:指官員巡視、宣撫。
  • 鄒魯: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山東省一帶,這裏代表山東。
  • 驂與靷:驂指古代馬車上的馬,靷指馬車的繮繩,這裏比喻爲隨行或輔助。
  • :注視,看。
  • 雲中鵠:鵠指天鵝,雲中鵠比喻高飛的鳥,這裏象徵着高遠的志向或願望。

翻譯

南方的氣候多變,即使在三伏天也有冷熱之分。隱居於此,我謹慎地注意飲食起居,更何況前路漫長。門前有車馬客人,他們從我的家鄉出發,前往山東巡視宣撫,那裏的人民對他們的到來充滿期待。我多麼希望能成爲他們的隨行或輔助,但現實卻讓我隔水相望。我仰望着天空中高飛的天鵝,何時才能像它們一樣自由翱翔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祝福和對自由翱翔的嚮往。詩中,「百粵殊氣候,三伏競炎涼」描繪了南方氣候的多變,爲後文的「幽居慎服食」和「況乃道路長」做了鋪墊。通過「門有車馬客」和「旬宣指鄒魯」,詩人表達了對友人遠行的關注和對山東人民的關懷。最後,以「仰睇雲中鵠,何時遂翱翔」作結,寄託了詩人對自由和遠大志向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