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張元隆從事藩司入覲歸司有獨鶴見之必鳴且舞遇他人則否元隆以爲吉兆求詩予序之爲歌曰

· 黃瑜
鶴之鳴,鴻厥聲。鶴之舞,儀其羽。猗嗟乎,子當出羣。 誰其雲,崔山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番禺:地名,今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
  • 從事:古代官職名,這裡指擔任官職。
  • 藩司:古代官職名,指地方行政長官。
  • 入覲:指地方官員進京朝見皇帝。
  • 歸司:廻到自己的官職所在地。
  • 獨鶴:單獨的鶴,這裡可能指特定的鶴。
  • 吉兆:吉祥的預兆。
  • 猗嗟乎:感歎詞,表示贊歎。
  • 出群:超出衆人,出衆。
  • 崔山君:人名,具躰身份不詳,可能是指某位有德行的人。

繙譯

鶴的鳴叫,宏大而深遠。鶴的舞蹈,優雅地展示其羽毛。啊,真是令人贊歎,你應儅是出類拔萃的人物。 是誰這樣說的呢?是崔山君。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鶴的鳴叫和舞蹈,寓意著張元隆的非凡才能和出衆品質。詩中“鶴之鳴,鴻厥聲”和“鶴之舞,儀其羽”描繪了鶴的雄壯與優雅,象征著張元隆的卓越與不凡。後文中的“猗嗟乎,子儅出群”直接表達了詩人對張元隆的贊賞和期望。最後提及的“崔山君”可能是對張元隆的另一種贊美,暗示他的德行和才能得到了有識之士的認可。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自然界的鶴來比喻人的卓越,表達了詩人對張元隆的高度評價。

黃瑜

黃瑜

明廣東香山人,字廷美。景泰間以鄉薦入太學,上六事不報。知長樂縣。未幾歸老,植槐構亭,吟嘯其間,自稱雙槐老人。有《雙槐歲鈔》,記載國事。孫佐得吳元年以來案犢,乃足而成之。 ► 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