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赤帝:傳說中的炎帝,這裏指明朝。
- 胡地:指邊疆地區,特別是指與漢族文化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
- 蒼姬:指周文王的母親,這裏象徵着國家的穩固和繁榮。
- 奠鼎:古代帝王舉行的一種儀式,象徵國家的穩定和繁榮。
- 繁露:指露水,比喻恩澤廣泛。
- 禮縵:指禮儀的盛大和美好。
- 慶雲:吉祥的雲,象徵吉祥和繁榮。
- 灞棘:指灞水邊的荊棘,比喻邊疆的艱險。
- 孤壘:孤立的堡壘,指邊疆的防禦工事。
- 皋蘭:地名,在今甘肅省蘭州市,這裏指邊疆地區。
- 萬弦:指弓箭,比喻軍事力量。
- 詞臣:指文學侍從之臣,這裏指詩人自己。
- 獻頌:獻上讚美的詩文。
- 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國境內,古代常用來象徵邊疆。
翻譯
在庚子年二月,我進入京城,心中感慨萬分,寫下了這四首詩。詩中,我以赤帝比喻明朝,驅趕着邊疆的胡人,以蒼姬象徵國家的穩固和繁榮。仁政如繁露般滋潤着四方,禮儀如慶雲般美好。灞水邊的荊棘圍繞着孤立的堡壘,皋蘭之地控制着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爲文學侍從的我,不斷獻上讚美的詩文,誰敢在燕然山上刻下功績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豐富的象徵和比喻,展現了明朝的強盛和邊疆的穩固。詩中「赤帝」、「蒼姬」等詞語的使用,體現了詩人對國家的忠誠和讚美。同時,通過對邊疆景象的描繪,如「灞棘」、「孤壘」、「皋蘭」,詩人表達了對邊疆安全的關切和對國家軍事力量的自豪。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的愛國情懷和文學才華。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