鐃歌鼓吹曲二十二首朱鷺一章十一句

· 黃佐
伯益虞有虞。智周百物,禽用三驅。無爲而治永終譽。 皇帝孔武徒手搏彫虎。去其爪以蹲俯。腓皇於後寔率舞。 荷皇之勇駭萬人。山川寧,鳥獸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鐃歌:古代軍中樂器,形似鈴鐺,用於軍樂。
  • 鼓吹曲:古代軍樂的一種,以鼓和吹奏樂器爲主。
  • 朱鷺:一種鳥,這裏可能指樂曲的名稱。
  • 伯益:古代傳說中的賢臣,曾輔佐舜。
  • 虞有虞:虞舜,古代五帝之一。
  • 智周百物:智慧遍及萬物。
  • 禽用三驅:指狩獵時用三面驅趕獵物。
  • 無爲而治:道家主張的一種治理方式,強調順應自然,不強加干預。
  • 永終譽:永遠享有美譽。
  • 孔武:非常勇武。
  • 徒手搏彫虎:空手與雕刻的虎搏鬥,形容勇猛。
  • 蹲俯:蹲下。
  • 腓皇:可能是指皇帝的服飾或儀仗。
  • 率舞:帶領舞蹈。
  • 荷皇:承受皇帝的恩澤。
  • 駭萬人:使萬人震驚。
  • 山川寧:山川安寧。
  • 鳥獸馴:鳥獸馴服。

翻譯

伯益輔佐虞舜,智慧遍及萬物,狩獵時用三面驅趕獵物。舜帝以無爲而治的方式,永遠享有美譽。皇帝非常勇武,空手與雕刻的虎搏鬥,去其爪蹲下。皇帝的服飾或儀仗在後面,實際上是在帶領舞蹈。承受皇帝的勇猛,使萬人震驚。山川安寧,鳥獸馴服。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古代賢臣伯益輔佐虞舜的智慧與治理,以及皇帝的勇武形象,展現了古代帝王與賢臣的理想形象。詩中「無爲而治永終譽」體現了道家思想的影響,強調順應自然、不強加干預的治理理念。同時,通過「徒手搏彫虎」等生動描繪,展現了皇帝的勇猛與威嚴,以及其對國家和民衆的深遠影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古代賢君與賢臣的讚美之情。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