鐃歌鼓吹曲二十二首朱鷺一章十一句
巫山高,高若何。淮水繞之,不可以過。䯀驄文馬錦障泥。
我欲渡之,徘徊而驕嘶。陽臺有女居迷樓。愛而不見煙雲愁。
胄有蟣蝨,戶有蛜蝛。嗟我行役,今還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鐃歌:古代軍中用以指揮軍隊停止的樂器,這裏指軍樂。
- 鼓吹曲:古代一種以鼓和吹奏樂器爲主的軍樂。
- 朱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鳥,這裏可能指樂曲的名稱。
- 巫山:山名,位於今重慶市巫山縣,古代有巫山神女的傳說。
- 淮水:河流名,流經安徽、江蘇等地。
- 䯀驄(niè cōng):毛色青白相間的馬。
- 錦障泥:用錦緞製成的馬鞍墊子。
- 陽臺:傳說中巫山神女所在的地方。
- 迷樓:傳說中的樓閣,這裏指巫山神女的居所。
- 胄(zhòu):古代士兵戴的頭盔。
- 蟣蝨(jǐ shī):蝨子和蝨子的卵。
- 蛜蝛(yī wēi):一種小蟲。
翻譯
巫山高聳,它的高度如何?淮水環繞着它,讓人無法渡過。騎着毛色青白相間的文馬,馬鞍墊子是用錦緞製成的。我想要渡過這條河,但馬兒卻徘徊不前,驕傲地嘶鳴。陽臺上有巫山神女居住在迷樓中,她愛戀着卻不見蹤影,只有煙雲瀰漫,帶着憂愁。頭盔上爬滿了蝨子和蝨卵,家門上也有小蟲。感嘆我這行軍打仗的生涯,今天終於可以歸家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巫山的高峻與淮水的環繞,通過馬兒的驕嘶和巫山神女的迷樓,表達了行軍途中的艱難與對家的思念。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䯀驄文馬、錦障泥、陽臺、迷樓等,構建了一幅既神祕又充滿情感的畫面。結尾的「嗟我行役,今還歸」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歸家的渴望和對行役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