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二首用南津胡憲長趣駕韻

· 黃佐
淅淅秋風吹岸沙,西江遷客思無涯。 濁醪粗飯足娛老,去燕來鴻猶念家。 百年洛涘愧潘岳,九日龍山懷孟嘉。 故園咫尺不歸去,辜負東籬無數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淅淅:形容風聲細小而連續。
  • 西江:指長江上游地區,此處泛指遠方。
  • 遷客:被貶謫到遠方的官員。
  • 濁醪:未經過濾的酒,通常指家釀的酒。
  • 粗飯:簡單的飯菜。
  • 娛老:使晚年生活愉快。
  • 去燕來鴻:比喻時間的流逝,燕子離去,鴻雁歸來,代表春秋更替。
  • 洛涘:洛水的岸邊,此處指洛陽,潘岳的故鄉。
  • 潘岳:西晉文學家,以文才著稱。
  • 九日:指重陽節。
  • 龍山:山名,重陽節登高的地方。
  • 孟嘉:東晉時期的名士,以清談和文學著稱。
  •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 東籬:東邊的籬笆,常用來指代家園或田園生活。

翻譯

秋風輕輕吹拂着岸邊的沙地,我這個被貶到西江的人思緒無邊。 喝着家釀的濁酒,吃着簡單的飯菜,足以讓我晚年感到快樂,但看到燕子離去,鴻雁歸來,仍然讓我懷念家鄉。 在洛陽的岸邊,我感到愧對潘岳,重陽節在龍山上,我懷念孟嘉。 我的故園近在咫尺,我卻不能回去,辜負了東籬下無數盛開的花朵。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秋風、濁酒、粗飯等意象,描繪了一個被貶遠方的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和對簡樸生活的滿足。詩中「淅淅秋風」與「去燕來鴻」形成對比,突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末句「辜負東籬無數花」則表達了對家鄉美好生活的懷念與無奈,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