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吳山驛樓曉望

· 黃佐
樓外緇塵望不昏,榣山高峙彩雲屯。 潮聲近欲兼溟渤,樹色遙應接薊門。 桑柘影疏嗟亢旱,芰荷衣薄藉朝暾。 憑高倚劍歌回首,家在天南煙水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緇塵(zī chén):黑色的塵埃,這裏指遠處模糊的景象。
  • 榣山(yáo shān):山名,具體位置不詳,這裏可能指遠處的高山。
  • 彩雲屯(cǎi yún tún):彩雲聚集,形容雲彩絢麗。
  • 溟渤(míng bó):指大海。
  • 薊門(jì mén):地名,指古代的薊縣,今北京一帶。
  • 桑柘(sāng zhè):桑樹和柘樹,這裏泛指樹木。
  • 亢旱(kàng hàn):嚴重的旱災。
  • 芰荷(jì hé):指荷葉。
  • 朝暾(zhāo tūn):早晨的陽光。
  • 煙水村(yān shuǐ cūn):煙霧繚繞的水邊村莊。

翻譯

樓外的景象被黑色的塵埃遮擋,看不清楚,遠處的高山榣山高聳,彩雲聚集在其周圍。潮水的聲音似乎想要與大海相比,樹木的色彩遠遠地與薊門相接。桑樹和柘樹的影子稀疏,令人感嘆嚴重的旱災,荷葉上的衣服因朝陽光的照射而顯得單薄。站在高處,倚着劍回首歌唱,我的家鄉在南方,那是一個煙霧繚繞的水邊村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站在吳山驛樓上遠望的景象,通過對遠山、潮聲、樹色等自然元素的描寫,表達了對遠方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中「彩雲屯」、「溟渤」、「薊門」等詞語,展現了詩人廣闊的視野和豐富的想象力。結尾的「家在天南煙水村」更是深情地表達了對家鄉的眷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