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 元夕

· 黃淮
憶昔帝城三五夜,簪纓曾侍宸遊。山移鰲背對龍樓。一天星斗下,萬文瑞光浮。 簫鼓聲中催賜飲,歸來月在簾鉤。而今白髮嘆淹留。寒窗燈影裏,飛夢繞瀛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夕:即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 簪纓(zān yīng):古代官員的冠飾,借指高官顯貴。
  • 宸遊(chén yóu):皇帝出遊。
  • 鰲背(áo bèi):傳說中的巨龜,這裏指山形如鰲背。
  • 龍樓:皇帝的宮殿。
  • 瑞光:吉祥的光輝。
  • 淹留:停留,滯留。
  • 瀛洲(yíng zhōu):傳說中的仙山。

翻譯

回憶起往昔帝都的元宵夜,我曾作爲高官顯貴侍奉皇帝出遊。山峯如鰲背般聳立,正對着宏偉的皇宮。滿天星斗閃爍,萬丈吉祥的光輝浮現。 在簫鼓的樂聲中,皇帝催促我們飲酒,歸來時月亮已掛在簾鉤之上。而如今,我已是白髮蒼蒼,感嘆時光的停留。在寒窗下的燈影裏,我的夢飛繞着傳說中的仙山瀛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元宵夜的回憶,展現了作者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憶昔帝城三五夜」一句,即勾勒出往昔盛景,而「簪纓曾侍宸遊」則體現了作者曾經的顯赫地位。後文通過對星斗、瑞光的描繪,進一步以壯麗的意象渲染了皇城的繁華。結尾處「而今白髮嘆淹留」與「飛夢繞瀛洲」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逝去青春的無奈與對仙境的嚮往,情感深沉,意境悠遠。

黃淮

明浙江永嘉人,字宗豫,洪武三十年進士。永樂時,曾與解縉等並直文淵閣,進右春坊大學士。後爲漢王高煦所譖,系詔獄十年。洪熙初復官,尋兼武英殿大學士,與楊榮等同掌內製。官終戶部尚書。性明果,達於治體,善讞疑獄。有《省愆集》、《黃介庵集》。 ► 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