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霖卷爲淮陰陳民望賦奉例揮使
蜀相隆中昔未遇,管樂自比人爭嗤。乘時不解致真主,掀揭風雲那得知。
許身稷契者誰子,凍餓作詩愁欲死。泥沙龍臥亦已多,會際安知不如此。
君不見漢時卜庶長,君不見秦時張主翁。椎埋折拉齒國士,一揮百萬稱世雄。
淮陰有美況年少,冠玉未可輕嘲笑。歲旱竊慕商家霖,橫目何人許同調。
廟堂正爾諮籲謨,耕莘釣渭庸非夫。儻馳精爽見物色,忍使蒼生望眼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隆中:地名,諸葛亮隱居的地方。
- 管樂:管仲和樂毅,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 嗤:嘲笑。
- 稷契:古代傳說中的賢臣。
- 凍餓:極度貧困。
- 泥沙:比喻平凡無奇。
- 龍臥:比喻隱居的高人。
- 卜庶長:古代官職名。
- 張主翁:指張良,漢初著名謀士。
- 椎埋折拉:形容激烈的戰鬥。
- 齒國士:指有才能的人。
- 冠玉:比喻英俊的青年。
- 橫目:形容目光短淺。
- 商家霖:商朝的賢臣,比喻有才能的人。
- 籲謨:商議國事。
- 耕莘釣渭:比喻隱居的生活。
- 儻馳:如果迅速。
- 精爽:精神。
- 物色:尋找。
- 蒼生:百姓。
翻譯
蜀相諸葛亮在隆中時還未得遇知音,自比管仲和樂毅,卻被人嘲笑。他不知何時能遇到真正的君主,掀起風雲,又有誰能預知呢?
有誰願意許身於稷契這樣的賢臣,即使凍餓也要作詩,愁苦欲死。世間已有太多像龍一樣隱居的高人,誰知道會不會有這樣的際遇呢?
你看漢時的卜庶長,再看秦時的張良。他們在激烈的戰鬥中折服國士,一舉百萬,被稱爲世間的英雄。
淮陰有一個美麗的少年,他的英俊不可輕易嘲笑。在乾旱之年,他渴望像商朝的賢臣一樣帶來甘霖,但目光短淺的人又怎能理解他的志向呢?
朝廷正在商議國事,耕田和釣魚的隱居生活難道不是一種選擇嗎?如果迅速展現出精神,見到尋找的物色,又怎能忍心讓百姓的期望落空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回顧和對當代人才的期待,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關切和對人才的渴望。詩中,諸葛亮、稷契、張良等歷史人物被用來比喻有才能但尚未得到重用的人,而「商家霖」則象徵着能夠解救百姓於水火的賢臣。作者通過對比歷史與現實,呼籲朝廷重視人才,不要讓有志之士的才華被埋沒,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