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息
春陽既和煦,時雨亦沾濡。
原野綠已遍,土潤含膏腴。
兵戈幸少戢,良農日墾鋤。
戴勝鳴桑林,鶗鴂亦交呼。
嗟我理編簡,四體忘勤劬。
羔裘愧逍遙,樑鵜恥安居。
素餐古所誚,偶耕良我徒。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和煦(hé xù):溫暖,暖和。
- 沾濡(zhān rú):浸溼,滋潤。
- 膏腴(gāo yú):肥沃。
- 戢(jí):收斂,停止。
- 戴勝:鳥名,即戴勝鳥。
- 鶗鴂(tí jué):鳥名,即杜鵑。
- 編簡:指書籍或文書。
- 劬(qú):勞苦,勞累。
- 羔裘:用小羊皮製成的衣服,這裏指穿着華貴。
- 梁鵜:鳥名,這裏比喻安居樂業。
- 素餐:指不勞而食。
- 誚(qiào):責備,譏諷。
- 偶耕:指與耕者爲伴,共同勞作。
翻譯
春天陽光溫暖,適時雨水滋潤。 原野綠意盎然,土地溼潤肥沃。 戰爭幸好減少,勤勞農民日日耕作。 戴勝鳥在桑林中鳴叫,杜鵑也相互呼應。 我嘆息自己整理書籍,四肢忘記勞苦。 穿着華貴的羔裘感到慚愧,安居樂業的生活讓我感到羞恥。 不勞而食自古受人譏諷,與耕者爲伴纔是我的良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和煦的陽光與滋潤的雨水帶來的生機盎然景象,原野綠意盎然,土地肥沃,戰爭減少,農民勤勞耕作。詩中通過戴勝鳥和杜鵑的鳴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諧的嚮往。後半部分,詩人反思自己的生活,對穿着華貴、安居樂業的生活感到慚愧和羞恥,認爲不勞而食受人譏諷,與勤勞的農民爲伴纔是真正的良師。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對勤勞生活的讚美和對不勞而食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