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仲冬聞雷兼得北來消息

· 張含
荒城冬仲尚鳴雷,萬里驚傳邸報來。 祭馬天驕兵甲動,織衣中使錦帆開。 江湖白髮交遊淚,霄漢孤臣獻納才。 短景更催傷歲暮,南鴻應伴北鴻哀。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一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申:干支紀年,此處指某一年的甲申年。
  • 仲冬:冬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十一月。
  • 鳴雷:雷聲響起,通常冬季不會出現雷聲,此處指異常現象。
  • 邸報:古代官方的通報,傳遞重要消息。
  • 祭馬天驕:指北方民族的祭祀活動,可能預示着戰爭。
  • 中使:宮中派出的使者。
  • 錦帆:華麗的帆船,此處指中使的交通工具。
  • 霄漢:天空,比喻朝廷。
  • 孤臣:孤立無援的臣子。
  • 獻納:向朝廷進言或獻策。
  • 短景:短暫的日光,指日短。
  • 歲暮:年末。
  • 南鴻:指南飛的鴻雁。
  • 北鴻:指北飛的鴻雁。

翻譯

在荒涼的城池中,仲冬時節竟然響起了雷聲,萬里之外傳來邸報的消息令人震驚。北方民族舉行祭馬儀式,預示着戰爭的動亂;宮中的使者乘着華麗的帆船出發,傳遞着重要的命令。江湖中的白髮老者,流下了與舊友相逢的淚水;在朝廷中,孤立無援的臣子仍在努力獻策。短暫的日光更增添了歲末的傷感,南飛的鴻雁應當伴隨着北飛的鴻雁一同哀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仲冬時節荒城中的異常現象和遠方傳來的不安消息,通過對比自然與人事的異動,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荒城冬仲尚鳴雷」一句,以冬日雷聲爲引子,暗示了不祥的預兆。後文通過對北方戰事和宮中使者的描寫,進一步揭示了國家的動盪和個人的孤獨。結尾處的「南鴻應伴北鴻哀」,則以鴻雁的哀鳴象徵了作者內心的悲痛和對未來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

張含

明陝西永昌衛人,字愈光。正德中舉人。少與楊慎同學,至老互相唱酬。嘗師事李夢陽,友何昌友。工詩。有《禺山詩選》、《禺山七言律鈔》、《禺山文集》。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