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邊奉常早習儀朝天宮之作

居然仙仗列森森,南北堯天共此心。 五度嵩呼瞻聖切,兩年芹曝祇誰深。 琳宮想像蓬萊地,寶運爭看治化今。 惆悵金陵秋雨裏,何由洗耳聽韶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別人所作詩歌的韻腳和次序來和詩。
  • 奉常:古代官名,這裏指邊奉常,即邊貢,明代文人。
  • 朝天宮:位於南京的一處道教宮觀。
  • 森森:形容排列整齊、莊嚴。
  • 堯天:比喻太平盛世。
  • 嵩呼:古代臣子朝見皇帝時的禮節,高聲呼喊萬歲。
  • 芹曝:比喻微薄的貢獻或自謙之詞。
  • 琳宮:指道觀或宮殿。
  • 蓬萊:神話中的仙境。
  • 寶運:指國家的吉祥和繁榮。
  • 治化:指政治清明,社會和諧。
  • 惆悵:形容心情失落、憂傷。
  • 韶音:指美好的音樂,這裏比喻美好的政治局面。

翻譯

仙人的儀仗整齊排列,莊嚴肅穆,南北兩地的人們都共同期盼着太平盛世。五次高聲呼喊萬歲,表達對皇帝的忠誠與敬仰,兩年來微薄的貢獻只是自謙之詞。想象中的琳宮如同神話中的蓬萊仙境,國家的繁榮昌盛正被人們所矚目。在金陵秋雨中感到憂傷,多麼希望能洗淨耳朵,聆聽那美好的政治局面帶來的和諧之音。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仙仗森森、南北共心的場景,表達了對太平盛世的嚮往和對皇帝的忠誠。詩中運用了嵩呼、芹曝等典故,以及琳宮、蓬萊等意象,展現了作者對國家繁榮昌盛的期盼。結尾處的惆悵與洗耳聽韶音的願望,則抒發了對現實政治的憂慮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對理想政治的追求。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