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二首

· 揭軌
郊野積玄陰,白日忽淪沒。 驚風西北來,虜騎何馳突。 悲君貞白姿,永訣在倉卒。 玉顏膏野草,何處收汝骨。 恩愛豈不懷,貞烈誰能越。 蕭條風塵日,紀載多所闕。 曷以照君心,惟應城上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玄陰:指陰暗的天色。
  • 淪沒:消失,這裏指太陽落山。
  • 虜騎:敵人的騎兵。
  • 馳突:快速衝鋒。
  • 悲君:爲你的遭遇感到悲傷。
  • 貞白姿:純潔無瑕的品德和外貌。
  • 永訣:永遠的離別。
  • 倉卒:突然,匆忙。
  • 玉顏膏野草:美麗的容顏如同被野草覆蓋。
  • 收汝骨:收斂你的遺骨。
  • 貞烈:堅守貞操和節烈。
  • 蕭條:淒涼,冷落。
  • 風塵:比喻戰亂或動盪的時局。
  • 紀載:記錄,記載。
  • :缺失。
  • 曷以:何以,如何。
  • 城上月:城牆上的月亮。

翻譯

郊外的天色陰沉,白日忽然消失不見。 驚慌的風從西北方吹來,敵人的騎兵快速衝鋒。 我爲你的純潔無瑕感到悲傷,因爲這是突然的永別。 你美麗的容顏如同被野草覆蓋,何處能找到你的遺骨。 雖然懷念恩愛,但誰能超越你的貞烈。 在這淒涼動盪的時局中,許多記錄都已缺失。 如何能照亮你的心靈,唯有城牆上的月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戰亂中的悲壯畫面,通過對「玄陰」、「淪沒」、「虜騎」等詞語的運用,傳達了時局的動盪和敵人的兇猛。詩中「悲君貞白姿」一句,表達了對逝去英雄的深切哀悼和對他們純潔品德的讚美。結尾處提到「城上月」,以月亮的清輝象徵對逝者的懷念和對未來的希望,情感深沉而含蓄。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戰亂時代的深刻感受和對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

揭軌

明江西臨川人。揭傒斯後裔。洪武初以明經薦舉入京,任清河縣主簿,遷知縣事。有惠政,民懷其德。後辭職歸,以教授爲生。嘗被召定《書傳會選》,並數承帝顧問。有《清河集》。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