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

· 張羽
朝發戴山岑,夕逗金溪瀆。雲天方憀慄,川途屢回覆。 帆駛岸疑轉,棹奔山似逐。鷗鳥隨波泛,霜澌孕苔綠。 依依浣女影,嫋嫋榜人曲。採奇忘來久,耽勝成往速。 悅生良可懷,徇名非所欲。請試《孺子歌》,去矣從我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戴山岑(dài shān cén):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停留。
  • 金溪瀆:溪流名,具體位置不詳。
  • 憀慄(liáo lì):淒涼的樣子。
  • (zhào):船槳。
  • 榜人:船伕。
  • 耽勝:沉醉於美景。
  • 徇名:追求名聲。
  • 《孺子歌》:古代歌曲名,此處可能指一種簡單的民歌。

翻譯

早晨從戴山岑出發,傍晚停留在金溪瀆。天空中的雲彩顯得淒涼,河流的路徑多次曲折。 帆船行駛時,岸邊的景色似乎在轉動,船槳划動時,山巒好像在追逐。海鷗隨着波浪漂浮,霜凍的河面孕育出苔蘚的綠色。 依稀可見洗衣女子的身影,輕柔的船伕歌聲飄蕩。沉醉於美景中忘記了時間,享受勝景卻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珍惜生命是美好的情感,但追求名聲並非我所願。請讓我嘗試唱一首《孺子歌》,離開這裏,隨我獨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乘舟旅行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沉醉和對簡單生活的嚮往。詩中「帆駛岸疑轉,棹奔山似逐」巧妙地運用了動態的描寫,使靜態的自然景色顯得生動起來。結尾處提到的《孺子歌》和「去矣從我獨」,則透露出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和對世俗名利的超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