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行詩八首龍江灣

· 張羽
茫茫高郵城,下有古戰場。 當時魚鹽子,弄兵此跳踉。 燕師掃境出,供饋走四方。 長圍匝百里,旌甲耀八荒。 勢如泰山頹,一卵安能當。 驕將存姑息,頓刃待其降。 兩機不容發,豈暇慮殺傷。 一朝謗書行,將殞兵亦亡。 唶哉三裏城,百萬莫與亢。 鹿走命在庖,終然屬其王。 空餘菩薩臺,落日風沙黃。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郵城:位於今江蘇省高郵市,古時爲軍事要地。
  • 魚鹽子:指販賣魚鹽的小商販,這裏指起義軍。
  • 跳踉:跳躍,這裏指起義軍的活動。
  • 燕師:指燕國的軍隊。
  • 供饋:供應軍需。
  • 長圍:長長的包圍圈。
  • 旌甲:旗幟和盔甲。
  • 八荒:八方極遠之地,泛指天下。
  • 頓刃:放下武器。
  • 兩機:兩軍對峙的緊張局勢。
  • 謗書:誹謗的文書,這裏指對將領的誣陷。
  • :嘆息聲。
  • :抵抗。
  • 鹿走:比喻政權易手。
  • 命在庖:命運掌握在廚師手中,比喻政權掌握在他人手中。
  • 菩薩臺: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翻譯

高郵城遼闊無垠,下面是古老的戰場。 那時販賣魚鹽的小商販,在這裏起義活動。 燕國的軍隊大舉出動,四處奔波供應軍需。 長長的包圍圈環繞百里,旗幟和盔甲照耀四方。 形勢如同泰山崩塌,一個小卵怎能抵擋。 驕橫的將領心存姑息,放下武器等待對方投降。 兩軍對峙的緊張局勢不容有失,哪有時間考慮殺傷。 一旦誹謗的文書流傳,將領和士兵都將滅亡。 唉,三里之城,百萬大軍也無法抵抗。 政權易手如同鹿逃,最終還是歸屬於其王者。 只剩下菩薩臺,夕陽下風沙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高郵城下的古戰場,通過對比燕師與起義軍的對峙,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政治鬥爭的複雜。詩中「燕師掃境出,供饋走四方」描繪了燕軍的強大和戰爭的規模,而「長圍匝百里,旌甲耀八荒」則進一步以壯觀的景象渲染了戰場的緊張氣氛。後文通過「一朝謗書行,將殞兵亦亡」揭示了內部誹謗對軍隊的致命影響,以及「唶哉三里城,百萬莫與亢」表達了對戰爭結果的無奈和悲嘆。最後,「空餘菩薩臺,落日風沙黃」則以淒涼的景象收尾,寄託了對歷史的哀思。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