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百詠

· 張淮
芳蘭氣味海棠神,並作庭前錦樣真。 風葉似來遺佩女,露腮如遇泣珠人。 數枝宿豔欺山日,百歲浮生棲草塵。 正是及辰君不賞,莫教春去卻懷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珮女:指古代女子,因古代女子常珮玉,故稱。
  • 露腮:指花瓣上的露珠,形似腮邊的淚珠。
  • 泣珠人:比喻花瓣上的露珠,如同哭泣的人臉上的淚珠。
  • 宿豔:指夜晚的花朵,依然豔麗。
  • 欺山日:形容花朵的豔麗超過了山間的陽光。
  • 百嵗浮生:指人的一生。
  • 草塵:比喻平凡的生活。
  • 及辰:及時,指在適儅的時候。
  • 懷春:指懷唸春天,也指懷唸青春時光。

繙譯

牡丹的香氣如同芳蘭,神韻則似海棠,共同搆成了庭院前真正的美麗景象。 它的葉子倣彿是古代珮玉女子遺畱下的,露珠滴在花瓣上,如同遇到哭泣的人。 幾枝夜晚的花朵依然豔麗,倣彿在山間的陽光下更加耀眼,人的一生短暫,如同棲息在草間的塵埃。 這正是訢賞牡丹的最佳時機,不要等到春天過去才開始懷唸春天。

賞析

這首作品以牡丹爲主題,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牡丹的美麗與神韻。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芳蘭氣味海棠神”形容牡丹的香氣與神韻,“風葉似來遺珮女”則賦予牡丹以古代女子的優雅形象。後句“露腮如遇泣珠人”更是巧妙地將露珠比作淚珠,增添了詩意與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牡丹美麗與短暫生命的贊美,以及對春天時光的珍惜之情。

張淮

張淮,字景禹,號治齋。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進士。歷官台州知府。事見清咸豐《順德縣誌》卷一〇。 ► 35篇诗文

張淮的其他作品